日本抓扣保钓勇士牵动国人心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8月15日,日本海上保安厅将抓扣的14名香港“保钓”人士移送到冲绳本岛进行“审讯”。中方正与日方紧急交涉要求放人。图为香港“保钓”人士12日出发的情景。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

8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钓鱼岛上空响起。紧握鲜红的五星红旗,与四、五十名日本海上保安厅人员怒目相对,5名成功登上钓鱼岛的香港保钓者高唱国歌,现场气氛颇为悲壮。

“这么多年来终于成功了!”香港保钓行动负责人罗就谈到登岛时激动落泪,“我们这次能够成功的登岛,并插上五星红旗。这是给日本人的一个下马威,说明他们无论派出多少船,怎样包围我们,我们都不会害怕。现在,我们船上的每个人都很感动。”

8月15日下午4点半,香港保钓船“启丰二号”上的七名保钓人士纵身跳入冰冷的海水中,不顾日本船只水炮的射击,奋力向钓鱼岛游去,五人成功游上钓鱼岛,两人中途折回保钓船。

“向保钓人士致敬!”登岛成功的消息传回,互联网上转发了成千上万遍的这句话,感动了无数热血网友。

突破多艘日舰包围,意外成功登岛

“插国旗、唱国歌、放置中国制电视机和收音机接收中国广播、拆日本灯塔。”这是保钓人士预先商量好的计划。

不过,因为日本事先在岛上部署了大量海上保安厅人员,控制了整个钓鱼岛,香港保钓人士在岛上的活动范围十分有限。据香港保钓委员会介绍,保钓船在全力驶向钓鱼岛的过程中,日方船只先后多次撞向“启丰二号”船头,导致船身损毁严重,船上导航设备亦被破坏。目前,保钓船是否有能力回航,还是个未知数。

这次登岛成功,是一次险胜。据日本海上保安厅第11管区海上保安本部介绍,第11管区海上保安本部的巡逻船确认,15日下午2时20分左右,香港保钓船“启丰二号”进入距离钓鱼岛以西44公里的毗连水域。保钓船下午3时51分左右进入钓鱼岛以西22公里处的日本领海,并向东航行。

第11管区海上保安本部说,保钓船以时速15公里的速度航行,海上保安厅的巡逻船使用船外麦克和无线电进行警告,但保钓人士没有听从警告。11管区海上保安本部确认,当时保钓船上打出了中国国旗,以及写有“不能失去一寸土地”等标语。

香港保钓船上保钓成员表示,当时,有9艘日本舰艇包围他们,并有直升机在上空盘旋。他们突围航行,离钓鱼岛约15海里时,日方人员不断发出“警告”,并在右边发射水炮,试图阻止保钓船前行。此时,钓鱼岛近在咫尺。

为了阻止此次香港保钓人士登岛,日方似乎做了万全的准备。据消息人士介绍,11管区海上保安本部当天下午1点20分迅速设置了警备本部,海上保安厅下午2点21分设置了对策本部,日本政府当天也将原本设置在首相官邸危机管理中心的情报联络室,改为官邸对策室。

但出乎日方的预料,当香港保钓人士登上钓鱼岛时,岛上事先部署的日方人员还是大吃了一惊。

据消息人士透露,日本海上保安厅、冲绳县警方以及入境管理局员工有30多人事先部署在岛上以防万一,但他们没有预料到保钓人士会成功登岛。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8月15日,香港市民在日本驻香港领事馆所在大厦内高举保钓标语,抗议日本非法扣押中方保钓人士。路透社

大陆与香港紧急向日方施压要人

在15日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就给日方打了“预防针”,他警告,中方正在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要求日方不能有任何危及中方人员、财产安全的做法。

据报道,目前日本冲绳警方以“非法入境”嫌疑抓扣了登上钓鱼岛的全部中国香港保钓人士(14人)。15日当天,日本首相野田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日本将按照日本法律严肃处理。有消息人士不无担忧地说,如果日方按照所谓的日本国内法处理这几名香港保钓人士,那恐怕会在中日间掀起一场外交狂澜,其冲击强度会远远大于2010年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

据这位消息人士说,2010年,执政新手民主党抓扣中国船长后欲按照其国内法进行审判,后在中国的强力施压下,菅直人内阁最后不得不释放中国船长,之后日本执政的民主党被在野党和部分日本媒体贴上了“对华外交软弱”的标签。那么,此次抓人,野田内阁是否会“报一箭之仇”?对日趋保守的日本政坛而言,并非完全不可能。

14名香港保钓人士的命运,引起了大陆与香港的强烈关注。《国际先驱导报》记者从中国外交部了解到,中国外交部正在紧急联系日方,就此事提出交涉。

据香港电台报道,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梁振英亦表示,要求日方保证香港保钓居民及财产的安全,入境处人员准备出发前往东京,为香港保钓人士提供协助。

《国际先驱导报》驻东京记者在电话采访日本海上保安厅广报室官员时获悉,日方可能对香港保钓人士以非法入境嫌疑进行拘留和逮捕,此后将他们移交给入境管理局,最后将他们遣送回香港。

被扣押的香港保钓人士命运如何?截至本报发稿时间8月15日21点,暂时没有确切的消息。

据香港电台报道,身在北京的世界华人保钓联盟理事陈福乐说,这是自2004年以来,再次有中国人成功登上钓鱼岛,心情很激动。他表示相信,中国海军会派舰只到钓鱼岛,接回登岛的香港保钓人士。他还表示,还会发起声援行动,包括可能再次派船前往钓鱼岛。

两岸三地联手保钓是日本梦魇

尽管此次香港保钓人士登岛成功,但过程可以用一波三折来形容。

香港“保钓行动委员会”11日举行记者会,宣布保钓船将于12日中午从香港出发,登陆钓鱼岛,抗议日本超党派议员联盟以慰灵祭名义提出登钓鱼岛申请。该委员会还介绍,中国福建厦门的保钓船和台湾的保钓船将计划一同前往钓鱼岛。

但之后的进展并不顺利。大陆厦门的保钓船因为天气原因搁置出海计划,台湾保钓人士因为船主临时拒绝出海,登岛计划亦不得不放弃。“中华保钓协会”理事殷必雄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原本14日台湾保钓人士将出海,与大陆及香港保钓人士会合后前往钓鱼岛共同宣示主权。但他们在台湾北部海港没能租到船只,感觉船主普遍有压力。香港保钓船“启丰二号”出发时遭到香港警方的登船检查,警方要求保钓船停止出海,但保钓人士反锁驾驶舱,警员无法进入,最后不得不放弃拦阻,离开保钓船。

因为出发时间仓促,“启丰二号”上准备的油料与粮水不足。14日,“启丰二号”驶往台湾海域,得到了台湾方面的补给帮助。

日本最担心的,莫过于是大陆、台湾与香港的保钓船一起前往钓鱼岛。7月4日,台湾保钓船成功进入钓鱼岛海域,并且在岛屿附近挂出中国国旗,曾一度引起日本震惊和恐慌。因此,台湾保钓船此次放弃登岛计划,大陆保钓出海计划搁置,令日本“松了一口气”。

日本媒体猜测此次香港保钓船前往钓鱼岛得到了中国政府和香港当局的默许。日本富士电视台13日称,香港当局此前一直阻止保钓船驶出管辖海域,但保钓船12日晚抵达了公海,因此很可能是香港当局故意没有阻拦。日本《产经新闻》14日称,香港海事当局只是对香港保钓船进行了警告,并没有阻止其驶向公海,而中国当局也很可能已经默许了这种行为。

香港保钓人士“意外”登岛,引起日本一些民众的不满。有日本市民打电话到海上保安厅,指责这是“日本软弱外交的表现”。

日本富士电视台邀请日本东海大学海洋系教授山田吉彦就香港保钓船驶向钓鱼岛作出评论。山田宣称,在2010年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中,“日本政府以保留处分的方式释放了中国船长,没能充分实现法律上的实际控制。钓鱼岛需要被纳入日本的社会体系中去。应当建造通信基地,或者修建栈桥,确保船只可以出入。”

国人被扣引爆两岸三地怒火

香港保钓者成功登岛令两岸三地不少民众十分兴奋,但日本扣押保钓人士的做法,则引发了愤怒。

15日当晚,一些香港市民前往日本驻港领事馆前抗议,强烈要求日方放人。据网友微博消息,在北京,有网民自发前往日本驻华使馆前举行示威,并有网民向日方递交了一封致日本首相的抗议信,要求日本政府放人。

此次是2004年3月中国7名保钓人士登上钓鱼岛以来,中国保钓人士再次登岛。据日本媒体介绍,2004年3月,冲绳县警方以违反《出入境管理及难民认定法》为由,逮捕了7名登上钓鱼岛的中国人。当时还同时以涉嫌破坏灯塔和石碑等为由,移送检方,时任首相小泉纯一郎下令将这些人强制遣返回国。1996年,台湾和香港4名保钓人士登陆钓鱼岛,日本外务省因担心海上保安厅巡逻船与对方船舶相撞,出现负伤者,于是没有进行拘留或逮捕。

今年的8月15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抗日战争胜利67周年纪念日。台湾统派、保钓及妇女团体当天在日本交流协会驻台北事务所前举行集会,要求日本政府为侵略暴行谢罪道歉,呼吁日方以史为鉴,停止意在侵占钓鱼岛的行为。

在重庆,“重庆大轰炸”受害者及亲属15日当天在日本国驻重庆总领事馆外举行集会,抗议日本的战争罪行,要求日本停止意图侵占钓鱼岛的行为。

15日上午10时左右,30多名重庆大轰炸受害者及其亲属来到日本国驻重庆总领事馆前,拉起“钓鱼岛是中国圣神领土”“坚决还击日本挑衅行为”等条幅进行抗议,并向日本国驻重庆总领馆工作人员递交了抗议书。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