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城民办博物馆 在坚持在发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世纪初,法国人桑志华在津创建了中国北方第一座博物馆——北疆博物馆,他的收藏成为天津自然博物馆展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本市涌现出一批民办博物馆的创建者和运营者,他们在探索、在耕耘、在坚持,为民办博物馆事业构建了一条独特的风景线。

西洋美术馆为天津艺术家搭建国际平台

西洋美术馆正对解放桥,成立三年多来已为市民所熟悉。不过绝大多数人可能不知道,这座美术馆是一座民办博物馆,由一位旅日华侨注资成立,完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该馆由于承担着黄金地段的高昂租金,从办公区的装修来看,经营并不宽裕。馆长李响告诉记者,作为本市多年来唯一一家对外开放的民办美术馆,刚刚迈过收支平衡的关卡。记者了解到,西洋美术馆一年的运营成本约在150万元,其中场馆每年的租金、物业费用、10名雇员的人力成本是其中的重要部分。收入方面,10元/张的票价对该馆来讲只是非常微薄的补充,想要维持生存只能靠其他经营。主要的渠道包括:主动寻求展示空间的艺术家、在馆内举行的拍卖会等有关活动所需支付的场租,合作活动的营收以及部分展品销售后的协议提成所得。此外,西洋美术馆还参加了文化部组织的相关项目评比,连续两年获得了15万元的奖金,但今年这项评比也不再设立。

即便很困难,李响依旧在想尽办法提升美术馆的影响力和展览品质,以实现成立之初为天津艺术家搭建国际平台的夙愿。但刚刚基本确定的某个东欧国家部分国家级展品来津展览的事宜,就因为高昂的运输、保险等,陷入僵局。“生存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发展的问题,受经费的制约,想继续提升层次确实很有难度。”李响遗憾地表示。

金融博物馆四渠道拓展空间

截至昨天,坐落于解放北路的金融博物馆成立695天,累计参观人数为32563人。这座博物馆只在下午开放,但有参观者在非开放时间拨入博物馆电话,电话会自动转接到副馆长刘满授的手机上。“不能让参观者找不到我们。”刘满授这样告诉记者。

金融博物馆也按照国际惯例采取博物馆理事会制,将民办博物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专业化管理;有着完善的志愿者制度和成规模的志愿者队伍为其提供讲解服务;有着先进的博物馆运营理念,拥有多项经营业务,开办未到两年基本实现收支平衡;博物馆宣传与活动丰富活跃,逐渐形成稳定忠实的会员群体,并建立起“博物馆之友”的付费会员制度。

刘满授告诉记者,市、区两级政府给予了博物馆多方面的大力支持。目前,博物馆运营成本除专题展览业务投入外,主要是人力、场馆物业及水电费用。这家以公益运营为宗旨的民营博物馆,主要通过四个方面尝试并扩展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一是发展固定会员;二是与金融机构密切合作,发展为半开放型的会所;三是通过理事单位得到资金支持;四是用博物馆拥有的社会和展览资源服务社会,获得部分资金补偿。

除了依托博物馆内的展览,金融博物馆频繁举办论坛、交流活动,正在不断扩大其品牌效应,营造着良好的社会形象。例如由原北京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倡导并支持、已在京举办了11期的金融博物馆书院读书会。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