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清明节原有的“清明”

清明祭祀用品销售开始逐渐升温,甚至已出现了iPhone4、iPad等多种“新潮产品”。

“慎终追远、明德归厚”,正是这一传统节日绵延千年的生命力所在。继承先人血脉,缅怀先人业绩,感谢先人恩惠是清明祭扫的价值所在。但现实是,一些人在清明祭奠时习惯朝“钱”看,把心思过分放在了“做样子”上,以燃烧的冥币、爆竹、香烛数量和祭品的档次来满足个人炫富、攀比、讲排场的心理需要。多了一些烟花缭绕、铺张糜费,而少了清扫的实际行动和追思感恩的重要内容,没了清明的文化传统意蕴,却多了不该有的“白色浪费”。这样的清明显然有些俗。

清明时节,需要我们保持心理情感、生活态度、行为方式上的清明,更需要我们追求和创造一种清廉明净、清正明朗的社会氛围。追思感恩是清明,文明科学是清明,低碳环保亦是清明。如何在清明祭扫中追思感恩,明晰人生价值的道德判断,追求并发扬光大清明传统中有益于当代的积极文化因子,才是我们理应在清明时节所想和所做的。对于我们个人而言,能够在墓前扫一把灰尘,祭一朵鲜花,寄托对亲友的深切思念,对先烈的敬仰,对先祖的感恩,进行一次庄严的心灵对话,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心灵的涤清与洒脱,又何必非得使墓前纸灰飞扬?

 

责任编辑:晓雪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