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行桃花源——真正精彩的世外桃源 - 十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佛谒:凡事已有定数,相逢皆是因缘。

一千六百年前,陶渊明写出传世佳作《桃花源记》,谱就一段千古绝唱:“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文质朴简练,笔调细致流利,描绘逼真,令人如同身历其境,凡读过此文的人,都不知觉在心里描绘一个唯美的世外桃源,满是对世间美好的憧憬。可哪里才是桃花源? 然有一天,经北京、武汉等地20余名专家实考,认为无论从自然生态还是从历史文化上讲,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武陵峡风景最是疑似桃花源。

梦想就这样照进现实,距离仅半天之遥,我就一直盼望能亲历桃花源。最接近的一次,在公差间暇,乘着汽艇直到武陵峡谷入口。但都因为其他原因,匆忙间错身而过,留下遗憾。

4月30日晚9:30,正和远方来的朋友喝酒聊天,张无畏一个电话:“明天到桃花源,包车可能还有一个空座,你能一块去吗?”

“去!”

我回答得干脆而没有丝毫犹豫。完全丢失了“冲动是魔鬼”戒律。即使第二天8:00就要集合,而我连睡袋、防潮垫都得赶在朋友睡觉前借出来! 即使我从未参加过户外登山露营活动,对一切都是茫然无底!即使预报第二天有雨,峡谷水势未卜!

五一这天,起个大早,背着沉重大包冒雨赶到山岩部落集合点。襄樊的大客没有准时到达(此行上天派给我们一个开车稳、慢、犟的司机,制造不少插曲,后叙介绍)。倒给我挤出了时间,在队友的建议下一阵乱买,什么速干衣裤、溯溪用的凉鞋、雨披,面包、牛奶、火腿肠之类的补给。回忆当时场景,一定有若干头老驴一旁窃笑:见过新驴子,没见过这样火线入队的!

直到9点多,十堰17人、襄樊19人的大部队才总算挤进一辆包车里。座到最后一排,除了张无畏和严一头,放眼都是新面孔,竟有11个女驴友和一个10岁口的小驴,她们能行吗? 车总算晃到武陵峡所在的官渡镇,已是下午5点。河南有五台大客比我们早到半步,镇上一片热闹,200多驴友齐聚小镇,这里还是第一次,镇上各种准备明显不足。

领队过客询问后,带回的消息是今晚留宿官渡,明早6点,约好船家接我们过水库、进峡谷。

静静的渚河将小镇一分为二,中间只有一座吊索桥相连。小雨中的官渡有一种宁静的美,随手拍了几张: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5月2日。

一大早,我就醒了。

按照昨天宣布的出发时间,我习惯性地提前10分钟,在5:50抵达集合点。结果车旁空无一人,整个街道都仿佛没有睡醒,只有很少的几个河南游客在面馆里过早,声音也不大。

一只很瘦的黑土狗夹着尾巴,从我身边贼头贼脑地闪过,在不远处一个垃圾堆里扒食物。

天色青灰,河对岸的山上有若隐若现的晨雾,我宛若行走在梦中。

这就是民间组织的可爱性,谁心里都清楚:一、没有人会跳出来像纪检书记或车间主任一样责备你;二、人没到齐前车子不敢走;三、人人都侥幸总会有人比自己晚!这样一拖就拖到了8点钟,离约定的出发时间整整推迟了2个小时。

出来玩,我的特点是随遇而安。这两个小时,我倒不会闲着,顺着街遛哒,拍下清晨的官渡小镇,那冷艳迷茫的晨蓝色调,真叫人心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