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黟县“火篮”:外形似带柄圆形风筝

安徽黟县的“火篮制作技艺”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土得掉渣的便携式冬令取暖竹编工艺品用具”被命名为“火篮”,确实是妙不可言。

黟县“火篮”,由火篮外筐、火篮胆、火篮盖与火筷等四部分组成。外筐是以精细的山竹青篾、采用传统徽州竹编技艺编制而成的,外观酷似一只带柄的圆形风筝,它的作用是用以盛放火篮胆;火篮胆则有两种样式,一种是以陶土制作而成的土砵子,另一种则是用铁皮钣金制作而成,那“火篮”的“火”,就存放于此火篮胆里——那是以滚热的炉灰包裹与覆盖着的炭末、硬炭与炭火;火篮盖也有两种样式,一种只用细铁丝编结而成,另一种则是用铁皮锻打而成;那两根由环形链条拴在一块插在火篮手柄之上的火筷,一般采用细铁杆打造而成,讲究些的则是以黄铜打造,它的作用是定时松动炭灰、拨动火炭以保持火篮的温度。据说,民俗专家们经过考证已经证实,如此“火篮”尤物,偌大中国只有古徽州地区才有。

徽菜有一道菜叫“问政山笋火腿香”,其由来与“火篮”有关。古徽州的男孩们小小年纪就得背井离乡,乘着木船沿着新安江前往杭州等地学做生意,直到告老还乡。常年在外,在聊解乡愁的办法中,就有这“以家乡徽菜解馋、见到火篮如到家”的创造。为了能使出门在外的徽商吃到新鲜的竹笋,家人天不亮就登上故乡问政山去挖问政笋,洗净、切成薄片,再与切成薄片的火腿肉一块置于瓦罐里,续上水,盖上盖,置于炭火正旺的火篮上,文火慢炖,随船东流,直到船抵杭州。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