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两会"首日 30余件提案聚焦"文化之城"建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为:汉口沿江大道上的原英国上海汇丰银行汉口分行大楼(资料图片)

位列“历史文化名城”,武汉的优秀历史建筑却在逐渐消失。昨日,政协武汉市十二届一次会议首日,30余件提案聚焦“文化之城”建设,其中九三学社武汉市委员会递交集体提案,呼吁加强历史街区和工业遗产的保护,留住城市文化之根。

九三学社集体提案执笔人之一、江岸区政协副主席徐利龙说,历史街区和工业遗产,记载并传承着历史和文化发展的脉络。武汉是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全市目前拥有国家、省、区级不可移动文物和优秀历史建筑共计450栋(处)。

然而,在城市化的浪潮中,不少历史建筑和遗迹遭遇“非正常死亡”。徐利龙说:“武汉的优秀历史建筑正在逐渐消失,而2006年就出台的地方保护规划却无力阻止。”

据统计,目前武汉市历史街区共22片,其中历史文化街区5个、历史地段10个、历史风貌区7个。而如今,列入保护规划的7个历史风貌区中,花楼街、京汉大道南片已被夷为平地,汉正街正在整体拆迁,青山红房子也在大量拆除。

九三学社武汉市委会调研发现,目前,武汉市历史建筑保护存在资金匮乏、腾迁缺乏政策支持、建筑违章搭建严重等问题。“历史街区多处老城区,人口密度高,违章搭建由来已久,所以改造、复原、维护、腾退的难度很大。八七会址目前还有三户人家住在楼顶,没有腾退。”徐利龙说。

这份集体提案提出,政府应制定优惠政策,在土地、腾退、市政配套、税费减免、给予特许经营权等方面,对历史街区的保护提供支持。

精彩建言

●编撰“武汉人文地图”

“武汉有许多人文历史景观,藏在深闺人未识,比如东湖风景区的屈原故居、李自成故居。”武汉政协委员彭学明建议,把散落武汉三镇的人文景观串联起来,编一张江城人文地图,方便外地游人按图索骥,也增进市民对城市历史的了解。

●兴建“汉阳人”博物馆

政协委员李彩云建议,新建古人类祖先之一“汉阳人”的专门博物馆,“汉阳人”距今1—5万年历史,其人头骨化石于1997年在汉南区纱帽山(原属汉阳县管辖)被发现。

●建楚文化主题公园

政协委员张光合、董祖恩呼吁,在汉建立“楚文化主题公园”,建议选址在黄鹤楼公园、东湖磨山风景区等具有楚文化内涵的景区。建园后,举办楚文化旅游节,积极宣传推广楚文化,打造武汉文化特色品牌。

●建月亮湾楚文化长廊

政协委员赵嵘建议,在武昌江滩的大堤口——月亮湾修建楚文化长廊,通过园林、浮雕、青铜、壁画等,展示1780多年的武昌文明史。

●推广武汉美食文化

政协委员李海波建议,举办专门的武汉美食文化节,推广武汉的特色小吃,同时辅以城市文化的展览等宣传。他提出,通过莲藕排骨汤大赛等特色方式,让一批地方美食成为城市名片。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