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的传承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文物网请问现在古琴的传承是怎样的状况?

王鹏:应该分为几块,一个是古琴制作技艺的传承,还有就是古琴演奏技艺的传承,再就是古琴文化的传承。目前来看,随着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的增强,古琴的传承工作做得还是非常好的。尤其是民间传承是比较广泛的,在各个城市都出现了很多古琴馆来教学,还有各地的音乐会也是非常多。在目前来看,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这个方向越来越正。关键是现在很多人需求的是一种心理的对文化的诉求。

而这种文化的诉求在古琴里面反应的更为淋漓尽致。因为古琴不仅仅是代表一个音乐的技艺,而且还反映出哲学思想里面的儒道精神、文人精神和生活美学态度。综合起来看古琴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无论是场景,还是环境,对音乐意境的追求,方方面面都可以反映出生活美学观。

那生活美学观里面从视觉和听觉连带在一起对社会产生很强的教育作用,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核心思想审美高度的认同,从这一点看是非常好的。

中国文物网徒弟传承这一块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王鹏:我现在正规的徒弟有五个。这五个学生其实是对传统文化非常热爱的,古琴弹的也不错,做琴这一块我也是倾心的教他们,我觉得这个传承里面人品是第一位的,然后是修养,综合素质。这个东西有了才可以把这种正音传递下去,如果是有目的的学习什么,作为一个谋生手段这个传承就有问题了,在这一块我也是非常谨慎的,从这一块来看我还是算有五个得意门生。

中国文物网王老师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古琴制作技艺保护基地的情况?

王鹏:北京市的古琴制作技艺保护基地,现在是占地大概20亩,建筑面积大概有1万多平方米,这里面有古琴的教学,还有录音棚,音响资料的出版还有书籍出版。还有跟其他出版社联合进行老琴谱的整理。除了这个以外我们还有钧天坊乐团,我们刚在上海做了一场青年音乐会,就是做这个古传统的琴曲,还有跟其他乐器结合的音乐形式,同时配备的是当代文人的生活场景的综合的音乐会。反响也是非常好的,所以现在这个基地里面除了古琴制作一大项以外,附带的相关的各个部门也是非常必要的。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