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艺术博览会AATS2011系列活动(综合介绍)

亚洲艺术博览会AATS,将于2011年1月7至10日在中国国际贸易中心隆重开幕。AATS一向坚持推出 “高尚经典艺术”;主张建立“亚洲独立自主审美体系”;促进创立“亚洲艺术市场新秩序”;强调回归“优良艺术伦理”;全力推进“东方文艺复兴”。亚洲艺术博览会在亚洲艺术的“抉择时代”,分别在意识形态、学术领域、市场规则等全方位建立了亚洲的核心理论体系,创造了艺术品市场奇迹。

两届亚洲艺术博览会成功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创造了展览面积最大、参展画家最多、包含领域最广、成交比例最大、到场观众最多、邀请领导级别最高等一系列最高纪录。AATS成为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和亚洲艺术联盟的“指定入会资格展”;亚洲艺术博览会应邀举办了上海世博会园区内规模最大美术展览;亚洲艺术博览会联手欧盟中国经济文化委员会,以“巴黎秋季艺术沙龙”引进中国为契机,选拔亚洲优秀艺术家推向世界高端市场,并引进西方优秀文化。

AATS2011秉承大艺术的观念,设立了为期6个月的外围丰富活动,大大吸引了社会的关注,增加了参展作品曝光频率和展示周期。亚洲艺术高峰论坛、亚洲艺术大奖、亚洲艺术品收藏年度大展、亚洲儿童艺术大展、亚洲新锐艺术家联展、学院工笔展、亚洲书画院长提名展、亚洲影像艺术展、亚洲绿色生活创意展和一系列社会公益、环保、慈善活动成为亚洲艺术博览会的著名品牌。

“亚洲艺术高峰论坛”:来自世界各地艺术家、评论家、收藏家、相关媒体将就亚洲艺术的发展、亚洲艺术市场走向、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时代发展的挑战、如何进行平等互利国际文化交流等重大课题进行探讨。意识形态之战,学术理论之争,艺术市场之博弈将成为最大看点。亚洲艺术论坛为亚洲艺术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亚洲艺术大奖”:将帮助亚洲艺术家进入国际主流艺术品市场,以国际艺术品收藏家及时尚人士组成的“买家评审团”会同“专家评审团”评出,大奖获得者由亚洲艺术博览会组织参加“法国巴黎秋季艺术沙龙”以促进其作品的推广成交,让国际市场更深入地了解亚洲艺术和艺术家。

“亚洲艺术大家邀请展”:第三届亚洲艺术博览会将邀请亚洲优秀艺术大家联合展出,作品将代表AATS认为代表亚洲高端艺术水准,并充分体现亚洲独立自主审美体系。

“亚洲新锐联展”:亚洲艺术博览会是以多个“展中展”组合的形式推介艺术家,设立“亚洲新锐联展”包括:《亚洲水墨画新锐30强联展》《亚洲油画新锐30强联展》两个特别展中展,展会组委会将评出代表亚洲新锐油画家和水墨画家的各30为艺术家参展,以低于成本价格给予支持,以联展的形式展出艺术家的经典之作。

“绿色生活创意展”:旨在通过艺术创意行为,广泛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用绿色装扮、改变生活环境,还子孙后代一个洁净、美丽的地球。展览将推出一大批优秀环保艺术家和作品。

“亚洲儿童艺术大展ACA”(暨亚洲儿童艺术大奖评选活动):绘画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第一技能,为孩子走出人生成功的第一步,为了给孩子第一次表达的机会,为了孩子一生中第一个获奖证书,为了第一次帮助他人,AATS设立了“亚洲儿童艺术大展”及公益慈善活动。亚洲儿童艺术大展备受瞩目。通过网络评选活动选拔亚洲艺术“未来之星”并在2011年6月1日展出发布获奖作品。

“亚洲艺术品年度收藏(大展)盛典”:AATS以自身高端艺术品消费人群为资源,充分利用专业号召力和双节效应,组织以“高端收藏”为主题的年度大展,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促进艺术品收藏市场的利好发展。高端手工艺品、玉器、瓷器、佛像唐卡、硬木家具等各种收藏精品出展。来自世界各地收藏家、爱好者将组团参加相关活动。鉴宝杂志组织专家团队全程把脉,选宝大会结合拍卖征集贯穿全程。

“黄丝带系列慈善活动”:AATS重点勃发:对自然的爱、对人类的爱、对文化的爱。亚洲文化认为“天人合一”是人对自然的大爱;“与人为善”是对人类的真爱;“继承发扬”是对文化的挚爱;“和谐共荣”是对和平的热爱。为了体现艺术的社会价值,为了发挥艺术家的精英作用,AATS组织了四大类慈善公益系列活动。

亚洲艺术博览会组委会鼓励并支持艺术家或机构组织独立的展中展,AATS是一个有若干主题展组成的大型综合展览。尊重艺术家的表达,给更多策展人一个创造代表自身追求的机会,勃发艺术的社会作用,一向是亚洲艺术博览会的追求。组委会欢迎艺术家、策展人和艺术机构利用亚洲艺术博览会的平台,并向组委会提出策展计划。

参展申请及确认:(详细参展说明、参展申请表及时间表请见官网:www.aats.asia)。

申请:参展须提交参展申请表及参展作品计划书,申请截止日2010年12月6日。

审核:执委会负责所有参展申请的审核,决定接受或拒绝任何申请。

确认:初步评审后,执委会将随时向成功申请者发送《参展确认函》。

宣传:执委会将通过各种宣传媒介组合传递有关展会信息及刊登部分参展品,组织部分艺术家接受媒体采访,发布展商信息,请尽早提交参展资料。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