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母戊鼎VS后母戊鼎,孰为正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鼎上的铭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司母戊鼎已改名后母戊鼎

这个3月最受瞩目的文物是什么?答案非司母戊鼎,或者说后母戊鼎莫属。伴随着扩建后的国家博物馆开门迎客,其镇馆之宝司母戊鼎悄然改名,引发国民热议。此后,央视《新闻30分》主持人在播报新闻时启用新名后母戊青铜鼎,更将这一争议推向风口浪尖。国民质疑,是否后母戊鼎才是正统?6月高考渐近,有学生疑惑,在高考答题时,是否改用新名?对此本报记者对有关专家进行了采访。

1

一段争论30余年的学术旧闻

深圳博物馆副馆长郭学雷告诉记者,其实,有关司母戊鼎和后母戊鼎的争论在学术界由来已久。只不过,最近国家博物馆扩建后,开门新张,再加上中央电视台的报道,才将这本学术界的“陈年旧账”又翻出来热炒了。

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研究部金石研究组工作人员乔文杰为记者详解了这段学术往事。乔文杰介绍说,司母戊鼎于1939年在河南殷墟吴家柏树坟园出土。出土时,当时的专家团队将其定名为“司母戊鼎”。但是,到了上世纪70年代,随着河南殷墟妇好墓的重大考古发现,关于司母戊鼎定名的另外一种声音越来越强大。

“以清华大学李学勤教授为代表的古文字研究派认为,司母戊鼎应更名为后母戊鼎。”乔文杰说,“而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则坚持司母戊鼎的说法。”至于为什么会出现司母戊鼎和后母戊鼎之争,乔文杰解释说,这主要是由于商代字体书写自由,可以正写,也可以反写。而在金文中,“司”字和“后”字恰好是同一个字形的正反面。“而且从字义上理解,无论是司母戊鼎还是后母戊鼎,都能解释得通。因此很难确定。”

2

国家博物馆的更名

困扰在校学生答题

究竟是“司母戊鼎”还是“后母戊鼎”?对国人来说,应该是一个不小的困惑。市民张小姐说:“我们从小在学校课本中念到的就是司母戊鼎。怎么说变就变了呢?”如果说“司母戊鼎”和“后母戊鼎”之争,对一般人而言尚且只是茶余饭后的疑惑的话,那么对于那些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而言,麻烦就更大了。南头中学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李时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和同学对这件事都感到很纠结。“我们高考时如果碰到这个题目,到底写哪个名字才算答案对呢?”

对此,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研究部金石研究组工作人员乔文杰表示,国家博物馆和中央电视台的说法,也并非标准。“无论是国家博物馆,还是中央电视台,均无权修改国家教委的教材。”乔文杰说,“况且这只是一段学术之争,目前学术界也还没有盖棺定论。国家博物馆的更名和央电视台的新读法采用的是李学勤教授的观点。但这并不是最终的标准。”

据悉,目前国家教委尚无修改课本的意向和举动。

而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的答题困惑,作为一个“过来人”,乔文杰表示理解。不过,他同时也指出,这个事件也充分体现出了中国应试教育的悲哀。“其实,过去我们在课本中学到的东西并不完全正确。实际上,有一些东西,学术界尚存有争议。作为学生,应该学会辩证思考,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所谓唯一的正确答案。”乔文杰说。

3

呼吁学术争鸣

拒绝一孔之见

除了对当前的应试教育感到悲哀,乔文杰同时还对中国学术界治学理念的混乱颇有微词。他认为,百家争鸣应该成为学术界的主流,而不是画地为牢,排斥百家争鸣,坚持“一孔之见”。文史研究者倪寄如也发表了文章《从“司母戊鼎”改名“后母戊鼎”看国学学术理念的混乱》,他指出,“长期以来,国学学术的文史哲理念近于混乱,组织文史哲教学的昔日主管们的唯物辩证理念正走向唯心主义的极端。”

乔文杰告诉记者,以现在的科技水准和学术研究水平,关于夏商周历史的研究还有很多未解之谜。“为什么司母戊鼎究竟姓‘司’还是姓‘后’一直确定不了呢?”乔文杰解释说:“这是因为,‘司’音‘祀’也有祭祀故祖之意。司母戊鼎,就是祭祀母亲所铸造的鼎。如果念后母戊鼎,也有一种解读。‘后’就是王的意思,‘后母’就是王的母亲。先秦王同‘后’。1976年安阳殷墟妇好墓发掘出后母辛鼎,对比发现后母辛鼎的形制、纹饰和铭文的风格均和后母戊鼎一致,而历史记载,妇好是商王武丁的一个王后,专家由此断定出土后母戊鼎的墓的主人也是武丁之妻。”

不过,乔文杰同时也表示专家的推断也不是盖棺定论。学术界尚有争议。正因为此,现在定论“司母戊鼎”和“后母戊鼎”都为时过早。“治学也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在学术界,我们应该鼓励百家争鸣,多种观点斗争,而不是坚持单一的观点。这样,学问才会不断进步。”乔文杰说,“相信随着进一步的考古发现,司母戊鼎定名悬案终会解决。”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