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古阁
汲古阁位于北京市琉璃厂东街的古玩珍品名店汲古阁,是休息、汇友、交流、交易的场所。建店已有50余年,但字号是沿用了明代常熟文人毛晋创办的用于珍藏和刻印古籍善本的工场。

地处北京市宣武区东琉璃厂的汲古阁,于1956年开业,其字号是由原北京市副市长王昆仑根据明代常塾文人毛晋藏书楼名“汲古阁”所取,意为汲取古人之精华,用于仿制复制文物以及修复文物的店铺。汲古阁牌匾由当时的故宫博物院院长,也是第一任院长吴仲超题写。1982年北京市政府对琉璃厂文化街进行大规模改造。由于市政府考虑汲古阁的经营特色及其在海内外的良好声誉。决定将汲古阁原200平方米的营业面积扩大到近2000平方米的面积。
改造后的汲古阁从一家文物复制和文物修复商店演变成汇集古董瓷器、文房四宝、名人字画、旅游纪念品、文物鉴定、茶苑等集于一体的综合古玩艺术品商店。一层主营古董瓷器、文物复制品、文房四宝、手工艺品等、二层名家书画和茶苑。“汲古阁茶苑”由启功先生亲笔题写。
汲古阁,建店虽只有50余年,但字号是沿用了明代常熟文人毛晋创办的用于珍藏和刻印古籍善本的工场--汲古阁。其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决定了其使命的不同。今天的“汲古阁”不仅继承了一家百年老店的名称,也汲取了先辈们传承古文化精髓的精神和执著追求,并不断从5000年华夏文明和悠久历史中汲取养分,在青铜复制、古文物修复、碑帖拓片、古陶瓷仿制、生肖纪念品制作等方面达到了极高的造诣。从上个世纪50年代的前店后厂,到如今在寸土寸金的北京琉璃厂占地2000平方米的经营规模,汲古阁是伴随着共和国的发展而发展的,是共和国50余年风雨历程的见证人,也是改革开放30年的受益者。在传古承今中,汲古阁把中国的青铜文化、茶文化、陶瓷文化和书画、碑帖艺术及其他的传统文化艺术,以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理念融合在一起,为今人再现了古文化的精髓,也为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呕心沥血,尽心尽力。
历史
建店初期

“汲古阁”建店初期,只是经营和修复瓷器、铜器、陶器文物,复制、仿制各个时期出土的青铜器、陶器等,此外还经营独有的汲古阁拓片。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北京市政府在改造琉璃厂文化一条街时,考虑到汲古阁的经营特色及其在海外的良好声誉,决定把汲古阁从200平方米的营业面积扩大到2000平方米。店面扩大和内部环境的改造,促使汲古阁经营业务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由原来的仿制、复制和修复文物扩大到经营古董瓷器、文房四宝、字画、新工艺品、仿古家具、旅游纪念品、文物鉴定、画廊等多种文化项目。1995年针对琉璃厂人流大、宾客休息地方缺失的情况,汲古阁在其二层辟出一块地方,开设了古色古香、幽静典雅的“汲古阁茶苑”,并由著名书法家启功老先生亲笔题写名字,为来琉璃厂参观游览的中外宾客和业界书画家、收藏家等提供了一个难得的休息、会友和交流的场所,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品牌效益。
推出创新
不同的时期汲古阁均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做出自己相应的调整,并且在主营项目上推出创新点。青铜复制是汲古阁的传统优势主营项目,被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的“四羊方尊”、被视为伟大创举的“秦铜马车一二号车、兵马俑”和“人面方鼎”、“长信宫灯”等,以及北京各大博物馆的许多顶级复制文物和展品,件件仿制绝品出自汲古阁,显示出汲古阁在青铜复制工艺上精湛的技术。1997年农历虎年,汲古阁根据市场需求推出“生肖青铜文化”概念,此后每年均仿制中国传统有代表性的生肖珍贵文物,制成“生肖典藏品”限量发行,诸如“虎噬鹿”、“马踏飞燕”、兔觥、铜飞龙、猪尊等,都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2008年汲古阁又推出仿1963年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战国后期秦铜犀牛尊”供爱好者典藏。近年来,圆明园十二生肖国宝青铜头像被文物界关注和热议,汲古阁在尊重原物的基础上,结合清代宫廷画师的设计风格和当时人们审美习惯,不但成功仿制出原有的7件珍品,而且还原了其余5件下落不明的生肖头像,表达了企盼那些下落不明或流失在外文物早日回家的民族情怀。
走出国门
汲古阁一向是一个外向型文化品牌名店。从1987年第一次走出国门成功举办“黄河流域文化展”到2006年“瑞典哥德堡号停靠汲古阁暨欧洲典藏中国古代珍品回流展”,汲古阁在沟通东西方文明,弘扬中国青铜文化、陶瓷文化和书画、碑帖艺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琉璃厂文化产业发展协会监事会成员,对于未来的发展,汲古阁总经理李连祥表示,仍将坚持以不断变化来适应市场需求。琉璃厂文化产业发展协会将发挥桥梁和服务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求变创新,抓住琉璃厂日益兴旺的文化旅游、观光购物特色,促进琉璃厂各店家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