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清明节含浓郁中国人的感恩情结

(记者 廖君)“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清明节本身是包含孝文化精神的一个节俗,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没有办法在这个期间祭拜亲人。”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民俗学专家徐少舟1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清明节蕴含着浓郁的中华民族的感恩情结。

“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从孔子孟子庄子中继承,也可以从传统节俗中找到。”徐少舟认为,我们今天继承传统和传统文化,就是要继承节俗中的内涵,比如感恩、孝敬、尊敬等。

他说,现代人因为各种压力已经很少能回乡祭扫了,这个节日里包含的孝文化精神可能会因此变淡。但他坚持,“传统节日不会因为洋节而冲淡,也不会消亡,因为它的文化内涵是不断传承和发展的过程,是多元而深厚的。”

“所有民俗归结为一点,其实都是由中国农耕文化决定。”徐少舟说,清明节实际上意味着,从这一天开始,春荒结束了,后面就要干活了没有时间过节了,要开始收拾农具,要开始劳动。符合农耕文明的劳动作息习惯。

清明节在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国务院批准清明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如此一来,清明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逐渐从过去的农事、习俗、出游扩展到更加深广的层面,清明节的内涵更趋丰富。

责任编辑:罗少立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