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追思

 祭祖扫墓的“慎终追远”,出于唐朝诗人杜牧一首诗《清明》的影响,不管“雨纷纷”与否,最后总不免要来一杯的“欲断魂”。

一周前看到家人在折金银元宝,把两个红塑胶袋装得满满的,哦,是清明要到了。

这个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历史的节日,是华人传统节日中我由衷喜欢的。

祭祖扫墓的“慎终追远”,出于唐朝诗人杜牧一首诗《清明》的影响,不管“雨纷纷”与否,最后总不免要来一杯的“欲断魂”。

从小每逢清明,一早随家人摸黑上坟山,不想总困于车龙中,待来到长辈的墓前,天微微亮,连绵山坟点点火烟迷蒙,坟头野草萋萋……少年善感,叹人生不知为何有此凄凉之景?

为墓除草添土,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为往生者张罗生前钟爱饮食的家人碰上亲戚,一一跪拜过后,相互闲话家常。一年仿佛只有这么一次,可以回溯追想从小看我长大的长辈亲戚的面容身影,曾经一起在甘榜生活的日常情境。

出嫁之后,每逢清明,到组屋环绕的坟墓扫墓。家婆在前一晚炒好算盘子,准备红龟粿、发糕烘饼、李子橘子等供品,还有纸衣裳金银宝等等,在上星期天如常前往祭拜。

墓前依然长了点野草,蚂蚁乱窜,家婆叨念坟头无人打理,除草添土,铺了报纸,放上供品祭拜。今年,她难得有三个已出嫁的女儿陪伴。

放眼四周,墓前勤扫者不少,亦有无人打理的坟墓。一个个装有身家财产的华丽包装纸葬品,一堆堆在热烈燃烧的火堆,一个个祭拜凝重的背影。

在铁笼里,“熊熊的香火在狠狠地烧,层层的纸钱金黄地敲”(侯德健《那一盆火》),敲响的是对祖先的什么相思调?是“甜甜远远的相思调”吗?

尽管与这些长辈生前没见过面,但是年年在坟头见面,听家人悼念生前琐事许久,竟也逐渐熟悉。

古人趁清明时节的春草茂盛,顺便“踏春”,饮酒尽兴而返;今人祭祖追思之后,也去饮茶闲聊一回才返家。

(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 文/黄向京)

责任编辑:罗少立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