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何时能真正“清新文明”起来?

又是一年清明时。记者在公墓集中的上海和苏州看到,鲜花与纸钱,手机与锡箔,电脑与蜡烛,踏青与插柳,在这里交汇碰撞燃烧,演绎了“一墓墓”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抗衡的“清明祭扫图”。

清明扫墓习俗古已有之,是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仪式通常在墓地举行,方式因人而宜。“烧纸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还有烧冥钞、假洋钱、往生钱、元宝等。祭罢,有的围坐聚餐饮酒,有的插柳放风筝,扫墓郊游,兴尽方归。

历史已步入现代文明社会,尽管上海和苏州都很现代化,但墓区焚烧冥纸等不文明的习俗依然大行其道。

上海青浦区徐泾西园是上海市民政局批准的经营性公墓,占地280亩,已售出墓穴7万穴。进入墓区大门,赫然醒目地张贴出借焚烧冥纸铁桶的告示,生意兴隆,仅这一项“扫墓经济”收入可观,而墓区内则烟雾弥漫,一片乌烟瘴气。在徐泾西园门口的数百米的马路上,冥钞与鲜花、锡箔与绢花销售场面同样火爆。

记者在一处墓地发现,一家人正在焚烧冥钞,上书“天堂银行”、“冥国银行”等字样,有美元、欧元、英镑、港币,面额十万、百万、千万不等,甚至还有银行卡。烧者口中念念有词:“现在条件好了,多化点吧,如用不完就存在银行卡上!”

号称“人间天堂”的苏州,太湖边的好山好水,既是上海的“后花园”,也几乎成为上海等周边城市安葬“亡故者的后花园”。有人推算,苏州现有墓区共有30万个墓穴,其中85%是上海业主,每年约有超过100万上海扫墓客来苏州祭扫。

在苏州凤凰公墓,记者看到尽管手持鲜花的越来越多,但焚烧冥纸的也不在少数。有人在焚化元宝、锡箔和冥币时竟然写上“汇票”一同焚化,以确保对应的亡灵能收到亲人的“汇款”。祭祀用品也呈奢侈化趋势,酒食果品越来越高档,菜也日趋丰盛,鸡鸭鱼虾八大碗,水果点心巧克力,应有尽有。

“这不算什么,现在时兴烧‘金银首饰’、‘黄金套装’‘豪华别墅’、‘奔驰轿车’、‘天堂麻将’,还有‘笔记本电脑’,‘手机’、‘护照’,‘支票’,‘电视机’、‘洗衣机’、‘家具’,甚至‘小姐、’保姆’‘保镖’”,一位年轻人煞有介事地对记者说。

“这太离谱了,我们接受不了。”一对来自上海的中年夫妇持不同看法:“清明寄哀思,百善孝为先,为逝去的亲人摆设这些乌七八糟的祭品,不仅不孝,更是与中华文明传统所传承的清明祭祀文化是背道而驰的”。

苏州民俗专家称,随着现代文明的不断发展,文明祭祀的呼声越来越高,应该倡导现代感恩理念,用更加文明、更加环保、更加低碳的自然方式进行,淘汰不利于社会发展的陋习,用文明清新的方式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之情,让清明节真正“清新文明”起来。

责任编辑:罗少立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