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中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观星台

“天地之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登封市“天地之中”少林寺历史建筑群,共8处11项:观星台、中岳庙、太室阙、启母阙、少室阙、会善寺、嵩阳书院、嵩岳寺塔、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等。

历经 汉、魏、唐、宋、元、明、清,构成了一部中国中原地区上下2000年形象直观的建筑史,是中国时代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是中国先民独特宇宙观和审美观的真实体现。

建筑特色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少林寺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绵延不绝。登封这块神密而奇特热土上的八组11项最具代表性,最有科学、技术、艺术、历史价值的古代建筑:太室阙和中岳庙、少室阙、启母阙、嵩岳寺塔、少林寺建筑群(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嵩阳书院、会善寺和观星台等以“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名称,载入《世界遗产名录》。创建于东汉时期的少室阙、启母阙,是中国最古老的国家级祭祀礼制建筑典范;中岳庙和太室阙,是中国古代礼制建筑格局最全面的代表;周公测景台和观星台,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嵩阳书院作为中国最早的传播儒家理学、祭祀儒家圣贤和举行考试的书院,是已经消失了的书院文化的载体;嵩岳寺塔、少林寺建筑群和会善寺,是不同时期佛教在中国发展的纪念碑,千余年来,它们影响了广大范围内的宗教建筑形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岳庙

在中国古老的宇宙观中,中国是位居天地中央之国,而天地中心则在中原,中原的核心则在郑州登封,因而这里成为中国早期王朝建都之地和文化荟萃的中心,中国几大主流文明——儒、佛、道都在这里建立了弘扬传播本流派文化的核心基地,这里也成为人们测天量地的中心,这一历史背景使得这里汇聚和留存了大量珍贵的文化纪念建筑,其精华,即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它们都与中国“天地之中”传统宇宙观发生着直接的、必然的联系。

这组建筑类型之多、规格之高、历时之久、内涵之丰富、影响之深远,为世所罕见。它们是中国古代礼制、宗教、科技和教育等建筑类型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漫长发展的滥觞,更是中国先民独特宇宙观和审美观最真实、最深刻的反映。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为已消失的传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见证,是一座东方古代建筑艺术殿堂。她以古老与博大、凝练与舒展、沧桑与辉煌,向世人展示着中国古代文化、哲学和建筑艺术的瑰丽。

价值意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登封作为世界建筑史上经典的登封历史建筑群,是所属建筑类型的最高代表,在建筑史、宗教史、文化史、美术史等占据多项“唯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文化、教育等价值。

登封历史建筑群集中体现了人类杰出的创造力,具有世界性的普遍价值。

嵩山古建筑群以其高超的建筑学成就,代表了我国古代建筑制度的初创和形制典范。许多优秀的建筑作品,以其精美绝伦的艺术造型和高超的建筑技术成为后世效仿和参照的范例。汉代三阙为我国唯一的现存例证,为探索研究早期礼制建筑提供最重要的依据。

登封历史建筑群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登封历史建筑多属建筑类型的最高代表,在建筑史、宗教史、文化史、美术史等多方面占据多项“唯一”,其建筑形式在我国建筑史和世界建筑史上均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登封历史建筑群突出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

登封由于其所处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古代优越的自然环境,成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以“天地之中”为基本理念的登封历史建筑群中的庙、阙、寺、塔、台和书院等集中体现了中国汉、魏、唐、宋、金、元、明、清各代的礼制、宗教、科技、教育等建筑学成就,代表了我国传统文化2000多年的精华。

登封古建筑群礼制、宗教、科技和文化、教育等建筑精美绝伦丰富多彩。堪称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其建筑类型、建筑技术和工艺对我国各地以及亚洲周边国家后代建筑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嵩阳寺塔

嵩阳寺塔作为佛教鼎盛时期的北魏遗存,在佛塔类型上有极大的开创性,达到极高的艺术水平。作为科技建筑的观星台,在科技史、建筑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对我国创造与发明和科技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登封历史建筑群是多元文化的载体

嵩山不仅是佛、道、儒三教的源头,也是三教集大成之地。中国佛教的特质在于禅宗,而少林寺则是禅宗祖庭,大乘胜地。嵩山至今尚存佛寺30余座,充满着佛教文化氛围。中岳嵩山号称道教的重要传播基地,中岳庙、崇唐观、崇福宫、无极洞等建筑正是道教发展的重要见证。儒家在嵩山最好的体现首当嵩阳书院,是宋代四大书院之首。曾荟萃程颢、范仲淹、司马光、朱熹……等大儒在此执教。

登封历史建筑群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宝库,也是中外文化交流和融合的见证。嵩山古建筑群为人类留下石头的史书,古代建筑雕刻艺术、书画、饰物是解读古代社会及文化的课本。

登封地区历来是中外交流的中心地区之一,它发端于宗教文化的传播,归结于中外文化交流的融合,登封古建筑遂成为这种交流融合的实物见证。

登封历史建筑群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登封古建筑群自秦汉至今,前后历时2000多年,其真实性和完整性保存基本完好,其价值显得尤为重要。2000多年来,每个建筑群落的基址均未改变,各建筑的位置仍坐落在自身历史上某一重大阶段的原始基位。

天地之中学说

据文献记载,最早在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037年)的时候,周公意欲迁都洛阳,但遇到了各种势力的强烈反对,于是决定测日影定“地中”,为迁都洛阳寻找天象根据。

周公认为,8尺的圭表,夏至日正午时分在太阳下的影子为1尺5寸,便是“地中”。历经测量,他在登封告成镇找到了“地中”,创立了“天地之中”学说,此后千年,无人质疑。

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由太史监南宫说仿周公土圭旧制,建成了目前依然保存完好的石圭、石表式的周公测景台。

中华文明的核心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距测景台不远的观星台,建于元世祖至元十三年至十六年。郭守敬通过在观星台的实地观测,于至元十七年编制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其精确度与现行公历仅相差26秒,创制时间却早了300年。中国古代礼制、天文、儒教、佛教、道教等文化流派均热衷于在嵩山建立核心基地,逐渐成为中华文明的核心。

张家泰说,周公测景台和观星台充分验证了“天地之中”的信仰,代表着世界天文史上最杰出的成就之一,多位国外专家考察后为之惊叹,认为这是世界上少有的保存完整的科技实物。

责任编辑:八寶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