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华:丽质华堂

中国紫檀博物馆,为仿明清建筑,主体建筑面积9569平方米,地上四层,一至三层为展厅,四层为贵宾室及多功能展厅,建筑整体呈现出浓郁的民族传统风格,博物馆正门为纯木结构,使用木料400多立方米,主体建筑使用磨砖对缝工艺,馆前广场则采用大青砖铺设后浸润桐油,这种方法过去只有皇家才使用,称为海漫斗板地面。博物馆建造时,延请了建国之初就在故宫博物院工作木作专家、瓦作专家以及画作专家,可以这样说,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件壮观珍贵的工艺品,界内将其称为“活国宝”。 它是由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富华国际集团主席、美国萨凡那艺术设计学院荣誉人文博士、校董会董事陈丽华女士投资逾两亿元人民币兴建的。

正如陈丽华自己所说,她一生年华都在中国传统宫廷家具上,对紫檀文化的热爱促成了她的创举:1999年9月,陈丽华建立起自己的紫檀王国,开创了中国紫檀博物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一家专门收藏紫檀的专题类博物馆,也填补了中国私人博物馆的空白。成立10年来,中国紫檀博物馆开启“紫檀文化之旅”,让紫檀走向世界,架起了文化沟通的桥梁。

说到紫檀博物馆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缘于惊人的财力。陈丽华女士作为香港富华国际集团主席,拥有足够庞大的资金来支撑起如此规模的紫檀王国。在民间博物馆普遍步履维艰的当下,似乎没有谁会担心它的生存,虽然它一个月的门票收入仅有一万元,还不足以支付整个博物馆的水电费。陈女士坦言,这个博物馆比她经手的任何一个地产项目都“费钱”,单纯意义上的房地产项目可以“钱生钱”,而博物馆非但不挣钱还要无休止地往里贴补。然而陈丽华并不指望这个博物馆能给她带来什么利润,也不奢望它赢利,她说:“亏损的博物馆不可能带来金钱上的回报,纯粹从经济上而言,我的这个文化投资或许是不成功的,但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个博物馆所蕴涵的巨大潜在价值,寸檀寸金,馆里的藏品个个都是无价之宝,保守地估计那些紫檀家具至少值2亿美元。我现在是用地产上赚来的钱料理这个博物馆。”

资本积累:陈氏传奇

关于陈丽华的出身和致富,坊间广为流传的版本是这样的——

陈丽华,满族,正黄旗,那拉氏后裔。1941年出生于北京颐和园,并在那里长大。因家境贫寒,读到高中便被迫辍学。1977年,为生计所迫的陈丽华做起了家具修理生意,由于她颇具生意头脑,待人又热诚、讲信用,生意做得红红火火。1982年,靠着多年的积蓄及祖上留下的遗产,陈丽华移居香港,进入房地产行业——在比华利山庄购买了12栋别墅,低价买入,高价售出。如此几个回合,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成立了富华国际集团有限公司。80年代后期,陈丽华回到北京,拿到了毗邻天安门广场的一块地,开始筹划她在内地的第一个房地产项目——长安俱乐部。

90年代的亚洲金融风暴据说对陈丽华没有丝毫影响,因为早在80年代末她便开始进行战略转移,在澳洲以及东南亚诸国进行了多项地产投资。

90年代,陈丽华在王府井周边陆续拿到了一系列令人艳羡的黄金地段,先后投资5亿元兴建了丽苑公寓,总投资20亿元建设了利山大厦,在东部边缘地区建造了56万平方米的富华园小区。

进入新世纪,陈丽华又投资逾60亿元完成了金宝街的拆迁和重建。

丽质华堂: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随着几十年对紫檀如痴如狂的热爱,陈女士逐渐由单纯地热爱转而担负起保护、传承、发扬民族文化的责任。因此,她的紫檀博物馆不仅世界各地进行巡展,还经常邀请国外同仁前来参观,极大地将中国的紫檀艺术发扬开来。基于此,紫檀宫的功用,也不再仅限于博物馆一项而已。它的剧院和客房,经常帮政府完成一些接待任务,已经接待过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政要,它的总统套房还接待过德国前总理科尔。通过这些,紫檀博物馆建立起广阔的社会关系,而陈丽华女士本人,也是性格爽朗,使得紫檀博物馆拥有了较强的亲和力。仅就其与政府的良好关系而言,已让其他民间博物馆望尘莫及。对于民办博物馆来说,政府的大力支持是一项重要的外在条件。

紫檀博物馆的成功或许可以认为是一个特例,因为从诞生之日起,就没有因为资金问题而苦恼。这看似解决了私立博物馆生存困难的所有问题。其实不然,资金问题是私立博物馆生存艰难的大问题,但不是唯一难题。它同样面对着其他私立博物馆所面临的困难,即身份定位、政策法规、藏品来源等等,尤其是藏品来源。众所周知,“百年寸檀,寸檀寸金”,就是说紫檀材料本来就稀少,价格又昂贵,这对于紫檀博物馆藏品的充实也是一个严重的制约。但是,它能够作为私立博物馆得到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普遍认同,必定有其独特的成功之道。

责任编辑:Ze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