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与颐和园石舫

颐和园石舫(老照片)
在长廊西端湖边,是一条大石船,取名清晏舫,寓“海清河晏”之意。是颐和园唯一带有西洋风格的建筑。它的前身是明朝圆静寺的放生台。乾隆修清漪园时,改台为船,更名为“石舫”。石舫长36米,船用大理石雕刻堆砌而成。 船身上建有两层船楼,船底花砖铺地,窗户为彩色玻璃,顶部砖雕装饰。下雨时,落在船顶的雨水通过四角的空心柱子,由船身的四个龙头口排入湖中,设计十分巧妙。
石舫,又称清晏舫。颐和园的石舫是京城著名的景观之一。在长廊西端湖边,是一条大石船,取名清晏舫,寓“海清河晏”之意。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舫上舱楼原为古建筑形式。船体乃用巨石雕成,是颐和园内著名的水上珍品。是颐和园唯一带有西洋风格的建筑。它的前身是明朝圆静寺的放生台。乾隆修清漪园时,改台为船,更名为“石舫”。但在英法联军入侵时,舫上的中式舱楼被焚毁。光绪十九年(1893年),按慈禧意图,将原来的中式舱楼改建成西式舱楼,并取河清晏之义,取名清晏舫。顶部用砖雕装饰,显得精巧华丽。石舫长36米,船用大理石雕刻堆砌而成。 船身上建有两层船楼,船底花砖铺地,窗户为彩色玻璃,顶部砖雕装饰。下雨时,落在船顶的雨水通过四角的空心柱子,由船身的四个龙头口排入湖中,设计十分巧妙。
近百年来,颐和园历经沧桑。万寿山上的诸佛中,有不少也未曾幸免于难。唯有这石舫倒象模象样地始终停泊在昆明湖中。
而今,中外游人,达官墨客,乡间富起来的农民,大凡有幸进京到颐和园一逛的人,都免不了要到石舫上一坐。叹为观止者有之,拍照留念者有之,嬉戏玩闹者有之,考证研究者也不乏其人。
颐和园的石舫,有两层楼高,是整块石头雕刻成的。它的东边是听鹂馆和百丈亭,南面是碧波荡漾的昆明湖。

慈禧(老照片)
当年,西太后为了庆五十大寿,要修万春园。她让贴身太监找军机大臣(光绪的父亲)商量此事。他想,这是让我动用海军费,总得有个名目呀,他想出一个主意,打着训练海军的旗号拨海军费。西太后准许他动用海防捐、海关税并拨海军费黄金一百万两。整个颐和园修得山上山下,一片辉煌。修完,挂出一块水操学堂的牌子,弄来些水师学员在昆明湖上操练。
这天西太后的生日。整个颐和园张灯结彩,钟鼓齐鸣,文武百官前来祝贺。西太后犒赏海军衙门后,走到长廊西头,一看,这儿有个石头的大兵船,上头有石缆石炮,很是威风,就是炮口正对着万寿山。西太后一看就恼了:“怎么在这儿修这么个怪物?赶紧给我拆掉!”贴身太监忙说:“老佛爷息怒。这兵船不能没有,不然海军费可不好。”军机大臣凑上来说道:“启禀老佛爷,这不过是个门面罢了,请不必介意。”西太后心里明白,可就是感觉这兵船放在颐和园里太难看,就说:“把炮拿掉。”
兵船石炮拆掉后,被修成一座豪华壮观的石舫。西太后索性又把水操学堂也给赶了出去,使颐和园变成了皇家的禁园。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