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大邑,就没有《收租院》——专访大型泥塑群像主创者 赵树同

在路上随便找个40岁以上的人一问:“您看过《收租院》吗?”他可能都会告诉你,他不仅看过,还看得哭过。不错,与《人民英雄纪念碑》一道被誉为中国现代艺术史3上最著名的两个雕塑作品的大型泥塑《收租院》,在1965年创作完成后,确实是举国轰动,家喻户晓。然后,作为《收租院》当年的创作组长、指导教师和总设计者的赵树同先生,如今对这件作品却不愿多谈。一来他觉得,是特殊的时代赋予了《收租院》特殊的意义;二来,他的个人命运也因为《收租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再则,经历了40多年的风雨烟云,《收租院》竟蒙上了莫衷一是的尘埃。话虽如此,那扇尘封的记忆之门一旦打开,赵树同还是忍不住倾诉开来。

《读城》:赵老师,在您带领四川美院的学生前往大邑参与创作《收租院》之前,地主庄园是个怎样的情形?

赵树同:大邑地主庄园陈列馆成立于1958年,是展现大地主刘文彩对农民的压迫和剥削的“活的教本”。1964年秋天,陈列馆提出以塑像形式再现当年农民交租的情景,庄园的美工和一批民间艺人就用蜡像做了地主《百罪图》 ,将刘文彩这个土财主剥削农民的罪行总结了百例,用蜡像穿真衣服的表现形式进行塑造。但是蜡像有个什么问题呢,天一热蜡就软了,比如狗腿子的手枪本来恶狠狠地指着农民,结果一热就聋拉下来了。后来他们就想出了用泥塑的这个办法。可以说,用期泥菩萨的方式来表现现实的人物,这是大邑地主庄园的一个创举。所以,没有大邑《地土庄园》就没有《收租院》。

《读城》:那后来四川美院的师生又是如何参与进来的呢?

赵树同:如果说没有大邑就没有《收租院》,那么没有川美,就没有现在的《收租院》,川美使《收租院》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得到了很大的提升。1965年的四五月份,眼看离原定的闲庆节展山时间越来越近,大邑地主庄园陈列馆力有不逮,只好向川美求援。其实当时美院对派人到一个县陈列馆去捏泥巴兴致不高,认为这没有什么艺术性。我就跟领导说,这是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我们应该去。其实我当时刚患过肝炎,还在养病,但一经领导同意,我就跟助教王官乙带着5名还没有确定毕业创作主题的学生,直奔大邑去了。事实证明,那4个月与民间艺人的共同创作,让我们师生都学到了很多东西。

《读城》:科班出身的美院师生与民间艺人合作起来没有困难吗?

赵树同:正是因为双方各有所长、相互融合,《收租院》才有了它独特的艺术价值。民间艺人做的东西菩萨味太重,他们不懂解剖,所以需要美院的写实功底来做泥塑的造型;但是那些衣服的褶皱、安玻璃眼珠等,又都是学西方雕塑的美院学生不曾接触过的、纯中国民间的风格。从我们到达大邑第一天起,我就让一个学生做详细的工作笔记,这个笔记本至今还保留在地主庄园里,从那里面就可以看出来,我们的创作始终是以民主化的讨论为主的,真正是能者为师、群策群力。为了借鉴民间传统艺术,我们还跑到成都、新都等地的城隆庙参观泥菩萨,大家在活捉王魁、下地狱、抓鬼的泥塑面前看得聚精会神。不管是美院的还是当地的艺人,当时都是怀着一腔热血在创作这组作品,我们吃在一道,睡也睡的是八人一间的通铺,真正是拧成一股绳,劲儿往一处使。我想,是一种理想和创作的乐趣把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那段日子十分宝贵。

《读城》:创作过程中还有那些让您印象深刻的细节?

赵树同:我们的设想出来后,没有小样模型,要采取传统画设计图的办法,时间根本不够。于是,我们找来附近的农民,包括老人和小孩,带上箩筐、背篼等,现场表演交租情景,当我们的模特。温江地委的宣传部领导马力听说情况后,还派彭县川剧团演员到现场表演,拍成照片,剪接形成长卷设计图。具体塑像的过程中,我们也有很多灵感都来源于当地的农民。因为我们是开门创作,每天都会有农民前来观看,有一次我就照着一个农民的发型,安在了狗腿子头上,他自己看见了也不生气。还有一个瞎眼老头和一个哭泣的小女孩的形象,其实都是我在街上遇见的,拿过来就用上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赵树同,著名雕塑家,收藏家。1931年生,四川成都人。1954年西南人民艺术学院美术系毕业,留校任教。1956年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班,1958年毕业回四川美院任教,成为全国最年轻的讲师。他的人生,自从1965年与泥塑《收租院》联系在一起之后,经理了不同寻常的跌宕起伏。如今,近79岁高龄的他精神饱满,每周都奔波于成都和珠海之间授课、搞雕塑,并醉心于他者几十年来所收藏的大量民间艺术珍品中。

责任编辑:Ze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