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香飘缈《红楼梦》之药料药香
中医中药: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中医所用的药物叫中药,以植物为主,也包括动物和矿物。

中药四气:中药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称四气。寒性或凉性的药物能治热症;热性或温性的药物能治寒症。所以中医治病遵循“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红楼梦》第3回写黛玉有虚症,常年吃人参养荣丸,就是“寒者热之”,人参养荣丸以温补气血,理虚养心为主,对黛玉的虚劳症来说,就是“寒者热之”。
中药五味:中药的药味有辛、酸、甘、苦、咸五种不同的味道,称五味。辛能散,酸能收,甘能缓,苦能坚,咸能软。

平性淡味:对四气五味之外,性质平和而味淡的药物归类,称平性和淡味。
《本草纲目》:明代李时珍著药物学著作,52卷。书成于万历六年(1578)。全书共分16部,60类。收载药物1892种。体例如下: 释名:确定每种药物的名称。
集解:叙述产地、形态、栽培采集方法。
辨疑、正误:考订药物的真伪。
修治:说明炮灸法。
气味、主治、发明:分析药物的性味与功用。
附方:收集民间流传的方剂。
附图:药物形态图。
《红楼梦》的中医学描写:《红楼梦》有关中医中药的描写有30余次。涉及的医科有内、外、伤、妇、儿、眼、皮肤、精神病、传染病、针灸、推拿等10多科。服用的中药有茯苓、麝香、天王补心丹、香薷饮等数十种。

比如贾宝玉阴虚喝桂圆汤(6回),王熙凤妇科病用麝香,林黛玉肺痨病服香薷饮(28回),薛宝钗哮喘病吃冷香丸(7回)。
明清时代的读书人,对中医学都比较熟悉,《红楼梦》里贾宝玉亦对中药很熟悉,常在谈话中涉及。第28回写宝玉谈黛玉吃丸药:“林妹妹是内症,先天生的弱,所以禁不住一点儿风寒,不过吃两剂煎药,疏散了风寒,还是吃丸药的好。”香料与药料:香料不仅有好闻的气味给人享受,它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保持环境卫生的作用。可以消毒、驱蚊、开窍、醒脑。因此古代的香料在中医中,又是药料。比如冰片、麝香都是芳香开窍药,有清心、辟秽、化浊、散郁作用。贾府所用香料,都是《本草纲目》中的药料,《本草纲目》均有记载。比如《本草纲目?兽部》记麝,又名射父、香獐:
麝之香气远射,故谓之麝。……其形如獐,故俗呼香獐。
其香有三等:第一生香,名遗香,乃麝自剔出者,然极难得,价同明珠。……其次脐香,乃捕得杀取之。其三心结香,乃麝见大售捕逐,惊畏失心,狂走坠死。(7)



麝,又称为麝獐、香獐,雄麝脐香腺囊中的分泌物干燥后形成的香料即为麝香,是名贵的中药和香料。麝香在中医学上的主要功用可避恶气,解虫毒,防暑热,并治妇科病。麝香制作的香料,芳香宜人,而且持久,并起着圆和、定香的作用。贾芸买冰片麝香送凤姐,正是端阳节前,初夏的通气散热的良药。且凤姐有妇科病,经常也用麝香。麝香在贾府还用做接待贵妃的燃香,“鼎飘麝脑之香”(18回)这是最高规格的使用燃香了。
药香:中药的气味与味道,又称药气,这些药味尽管有不同的气与味,但古人却认为药是香的,并以药香来比喻自然花草的香气。宋代苏轼诗写:“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 把风吹送来的草香当做药香,这是对自然香气的赞美,药香成为花草香的代表。《红楼梦》贾宝玉推崇药香,认为各种香气中,药香最雅最妙。第51回写宝玉叫丫鬟在火盆上煎药,并说:
“药气比一切的花香果子香都雅。神仙采药烧药,再者高人逸士采药治病,最妙的一件东西。这屋里我正想各色都齐了,就只少药香,如今恰好全了。”

药香与健康:古人推崇药香与药的性能有关,也与气味文化有关。在各种气味中,臭味与疾病、瘟疫、死亡相联系,香味与健康、强壮、消毒在一起。药是治病的药物,使人健康,它的气味就应该是香的。药香是对生命健康的赞美。《红楼梦》贾府中人,几乎个个有病,药吊子四季不离。药香是健康的保证。
药香与神圣:古代神话中的神农,既是农业之神,又是药神。传说中的神仙、隐士、僧人,大都懂医,会治病。他们采制的药方充满香气。药香也就与神圣相联系。推崇药香,也就是崇拜神仙高人。


冷香丸:《红楼梦》第7回写宝钗吃的冷香丸是和尚给的一个东海神仙开出的灵验药方,充满异香异气。宝钗说:
“后来还亏了一个秃头和尚,说专治无名之症,因请他看了。他说我这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幸而先天壮,还不相干,若吃寻常药,是不中用的。他就说了一个海上方,又给了一包药末子作引子,异香异气的,不知是那里弄了来的。”(7回)
冷香丸是作家杜撰的中药,但它的采集、配方、制作和保藏却是按中药制作方法。《红楼梦》第7回写:
“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丸了龙眼大丸子,盛在旧磁坛内,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