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香飘缈《红楼梦》之香料香物

香料指在常温下能够发出芳香的有机物质。香料分天然香料和人工制造的香料。古代的香料属于天然香料,从植物和动物体中取得。

香料种类:贾府所用的香料有20余种。诸如:冰片、麝香、麝兰、沉香、檀香、芸香、降香、速香、百合香、梦甜香,以及用各种香料粉末合成的香饼子、香球子、香粉、香露、木犀清露、玫瑰清露、玫瑰膏子、高香、更香、线香、安息香、灵柏香等。这些香料主要用于燃香用的香火与女性的化妆品。它们与自然香源共同构成了园林的香气空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这里特别需要一提的是更香。更香是一种线香。古代无钟表,为夜间打更制造一种线香,每燃完一支,恰是一更。故称更香。第22回薛宝钗做了一首《更香谜》: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
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从更香谜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香的用途是广泛的、独特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河南·少林寺·香鼎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明·凤耳铜香炉

香火:用于祭祀的香和灯火。《左传·襄公九年》记载:“大国不加德音而乱以要之,使其鬼神不获歆其禋祀,其民人不获享其土利。”(1) “禋祀”指以烟祭祀,“土利”指物产。它的意思是,大国不给予友好福音,反而用战乱来强迫我们结盟,使我们的鬼神不能享受祭祀,百姓不能享有土地上的物产。鬼神无形体,闻烟不吃肉。古人祭祀的时候,奉上芳香的食品与香火,以无渣的香气敬鬼神,以有渣的食物供自己。鬼神闻香,凡人吃肉。

燃香祭祖:中国民俗历来有祭祖的传统。《说文解字》:“祖,始庙也。”(2)有最初和庙宇的意思,即,祖是家族供奉祖宗的庙宇。如宗庙、家庙。祭祖,就是用香火供品向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宗祠是封建时代同族人或一个家庭修的共同祭祀祖先的房屋。贾府祭宗祠:在《红楼梦》中,贾家的宗祠修在宁国府。第53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按照辈分排序,文字辈、玉字辈、草字辈依次列站在正堂槛外,由贾府长房年龄最高的男性儿孙贾敬主祭。女眷在槛内。祭祀整猪整羊摆在供桌上,香烛高照,贾府人拈香跪拜。小说写:

众人围随着贾母至正堂上,影前锦幔高挂,彩屏张护,香烛辉煌。上面正居中悬着宁荣二祖遗像,皆是披蟒腰玉,两边还有几轴列祖遗影。贾荇贾芷等从内仪门挨次列站,直到正堂廊下。槛外方是贾敬贾赦,槛内是各女眷。众家人小厮皆在仪门之外。每一道菜至,传至仪门,贾荇贾芷等便接了,按次传至阶上贾敬手中。贾蓉系长房长孙,独他随女眷在槛内。每贾敬捧菜至,传于贾蓉,贾蓉便传于他妻子,又传于凤姐尤氏诸人,直传至供桌前,方传于王夫人。王夫人传于贾母,贾母方捧放在桌上。邢夫人在供桌之西,东向立,同贾母供放。直至将菜饭汤点酒茶传完,贾蓉方退出下阶,归入贾芹阶位之首。凡从文旁之名者,贾敬为首,下则从玉者,贾珍为首,再下从草头者,贾蓉为首,左昭右穆,男东女西,俟贾母拈香下拜,众人方一齐跪下,将五间大厅,三间抱厦,内外廊檐,阶上阶下两丹墀内,花团锦簇,塞的无一隙空地。鸦雀无闻,只听铿锵叮当,金铃玉佩微微摇曳之声,并起跪靴履飒沓之响。一时礼毕,贾敬贾赦等便忙退出,至荣府专候与贾母行礼。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香物种类:香物有香护、香袋儿、香囊、香车、香烟、沉香拐杖、旃檀香护身佛、香珠、香汗巾等。第28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写伶人蒋玉菡送香汗巾给宝玉:

宝玉出席解手,蒋玉菡便随了出来。二人站在廊檐下,蒋玉菡又陪不是。宝玉见他妩媚温柔,心中十分留恋,便紧紧的搭着他的手,叫他:“闲了往我们那里去。还有一句话借问,也是你们贵班中,有一个叫琪官的,他在那里?如今名驰天下,我独无缘一见。”蒋玉菡笑道:“就是我的小名儿。”宝玉听说,不觉欣然跌足笑道:“有幸,有幸!果然名不虚传。今儿初会,便怎么样呢?”想了一想,向袖中取出扇子,将一个玉玦扇坠解下来,递与琪官,道:“微物不堪,略表今日之谊。”琪官接了,笑道:“无功受禄,何以克当!也罢,我这里得了一件奇物,今日早起方系上,还是簇新的,聊可表我一点亲热之意。”说毕撩衣,将系小衣儿一条大红汗巾子解了下来,递与宝玉,道:“这汗巾子是茜香国女国王所贡之物,夏天系着,肌肤生香,不生汗渍。昨日北静王给我的,今日才上身。若是别人,我断不肯相赠。二爷请把自己系的解下来,给我系着。”宝玉听说,喜不自禁,连忙接了,将自己一条松花汗巾解了下来,递与琪官。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8回·蒋玉菡情赠香汗巾

香料香物主要来源于两个渠道,一是香料铺购买,二是宫廷御赐。

香料铺购香:书中写到的香料铺是贾芸的舅舅卜世仁所开。贾芸为了在大观园谋个差事,要给凤姐送礼。他向泼皮倪二借了15两3钱银子,到卜世仁开的香料铺买了冰片麝香各4两去送凤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4回·贾芸借钱买香料

冰片麝香是贵重香料,一般人家用不起,富贵人家要用也很少。正如贾芸对凤姐所说:

“便是很有钱的大家子,也不过使个几分几钱就挺折腰了;……往年间我还见婶子大包的银子买这些东西呢,别说今年贵妃宫中,就是这个端阳节下,不用说这些香料自然是比往常加上十倍去的。因此想来想去,只孝顺婶子一人才合适,方不算糟蹋这东西。”(24回)

凤姐正要办端阳的节礼,采买香料药饵,见贾芸送来,还说上一篇恭维话,心里既得意又欢喜。她收了贾芸的礼,让他做种树的差使,一下批给他200两银子。贾府定期从香料铺购买香料以供燃香、熏香和女眷的化妆之用。

朝廷用香:用香一直是古代礼仪的一部分。《汉官仪》详细记载了朝廷用香的情况。

“女侍执香炉烧从入台护衣,奏事明光殿。……郎握兰含香,趋走丹墀奏事。”“尚书郎含鸡舌香伏其下奏事。”(3)

尚书郎去见皇上,女侍官执香炉开路,为其熏衣,而尚书郎则手握香草,口含鸡舌香(丁香)拜见皇上。可见礼仪重视香气,满廷都充满香气。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紫禁城·太和殿宝座与香炉

上朝燃香:清朝慈禧太后在颐和园垂帘听政的时候,在仁寿殿接见朝臣。仁寿殿有一排香炉。慈禧太后在上朝的时候,不仅在殿内燃香,同时还要在殿外院子里的铜鼎里燃放檀香。朝廷用香量很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宫廷御赐香:由于元春做了贵妃,常常将宫中御香物赐给贾府。比如送给贾母沉香拐柱(18回、71回)、香如意(28回)、伽南珠(沉香制成的念珠)、福寿香(71回),送给宝玉红麝香珠(红麝香串),送给尤氏、王熙凤香袋子(28回),等。第28回写元妃赏赐贾府端午节礼:

袭人又道:“昨儿贵妃打发夏太监出来,送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叫在清虚观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唱戏献供,叫珍大爷领着众位爷们跪香拜佛呢。还有端午儿的节礼也赏了。”说着命小丫头子来,将昨日所赐之物取了出来,只见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宝玉见了,喜不自胜,问:“别人的也都是这个?”袭人道:“老太太的多着一个香如意,一个玛瑙枕。太太,老爷,姨太太的只多着一个如意。你的同宝姑娘的一样。林姑娘同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只单有扇子同数珠儿,别人都没了。大奶奶,二奶奶他两个是每人两匹纱,两匹罗,两个香袋,两个锭子药。”宝玉听了,笑道:“这是怎么个原故?怎么林姑娘的倒不同我的一样。倒是宝姐姐的同我一样!别是传错了罢?”袭人道:“昨儿拿出来,都是一份一份的写着签子,怎么就错了!你的是在老太太屋里的,我去拿了来了。老太太说了,明儿叫你一个五更天进去谢恩呢。”宝玉道:“自然要走一趟。”说着便叫紫绡来:“拿了这个到林姑娘那里去,就说是昨儿我得的,爱什么留下什么。”紫绡答应了,拿了去,不一时回来说:“林姑娘说了,昨儿也得了,二爷留着罢。”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北静王送宝玉鶺鸰香念珠,为圣上所赐(15回),蒋玉菡送给宝玉的茜香罗香巾是来自茜香国的贡品,系北静王所送(28回),南安太妃送黛玉宝钗等姐妹腕香珠(71回)宝玉的旃檀香护身佛是庆国公送(78回)第15回写北静王水溶路奠秦氏,送宝玉香念珠:

水溶又将腕上一串念珠卸了下来, 递与宝玉道:“今日初会,仓促竟无敬贺之物,此是前日圣上亲赐鶺鸰香念珠一串,权为贺敬之礼。”宝玉连忙接了,回身奉与贾政。贾政与宝玉一齐谢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从宫廷御赐香物看,香物制品在当时是十分珍贵和希罕的。宝玉满心欢喜,两次都拿来送给黛玉,足见他心中装着黛玉。但是黛玉两次都不受,表现了她的心性志趣不同一般。

香料显示身份:香料在古代是达官贵人的奢侈品,显示身份的一个标志。南宋时候,福建泉州港是进口香料的抵达站,《诸蕃志》介绍的进口香料就多达23种,诸如沉香、降真香、麝香、丁香、檀香、安息香、乳香等。它们或者是进口的商品,或者是朝贡的贡品。比如书中写:

金颜香,正出真腊,大食次之,所谓三佛齐有此香者,特自大食贩运至三佛齐,而商人又自三佛齐转贩入中国耳。”(4)

这说明在当时进出口商品中,香料十分行销。书中还写:

“安息香,出三佛齐国,其香乃树之脂也,其形色类核桃瓤。……通典叙西戎有安息国,后周天和,隋大业中曾朝贡,恐以此得名。(5)

可以看到香料在当时是很名贵的,成为朝贡的礼品。

从宫廷传到民间:宋代以后,香料的使用从宫廷传到民间,或者熏香,或者佩香,或者沐香,以追求生活的舒适芳香。宋太宗8年(公元983年)出版的大型类书《太平御览》,专门辟有“香部”,收录41种香料(6),可见香料在中国历史上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大类。

贾府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香,与贾府建筑的王府气派相一致,以香显示贾府人的身份,贾府不是一般的富有,而且还是与朝廷有关系的达官贵人。

御香开路:《红楼梦》元妃归省,太监执香炉开路,沿用的是历代宫廷的礼仪,御香开路。18回写:

一对对龙旌凤翣,雉羽夔头,又有销金提炉焚着御香,然后一把曲柄七凤黄金伞过来,便是冠袍带履。又有值事太监捧着香珠、绣帕、漱盂、拂尘等类。(18回)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皇妃出宫,皇恩浩荡,一路焚香,芬芳馨气动于神明,有德有香。正如贾政对元妃所言:

“且今上启天地生物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虽肝脑涂地,臣子岂能得报于万一!”(18回)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