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世界邮展洛阳昨开展 洛阳牡丹花会概况(图)

洛阳是我国以千年帝都、牡丹花城著称的十三朝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
牡丹是我国传统名花,富丽端庄,艳冠群芳,素有“花中之王”的美称。洛阳适宜的气候、肥沃的土壤,加之古都所独有的人文环境,使牡丹与洛阳结下了不解之缘。宋代欧阳修作诗:“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牡丹在洛阳的种植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牡丹因洛阳名甲天下,洛阳因牡丹增辉添彩。牡丹已经成为洛阳重要的城市形象代表,牡丹文化已经成为洛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全国来看,牡丹已经成为民意国花,并将实至名归正式成为中国的国花。
洛阳牡丹花会,是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诞生的、在全国起步较早、规模较大、坚持较好的品牌节会,不仅被河南省政府确定为全省性重大节会,而且成为全国著名的地方节会之一。洛阳市举办牡丹花会,是以花为媒,发挥历史文化、牡丹文化、旅游资源、工业、科技等综合优势,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创新性举措;是充分发挥洛阳历史文化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并转化为现实经济优势和旅游经济优势的成功实践。
1982年9月,市人大常委会批准牡丹为洛阳市市花,并决定每年4月15日至25日举办牡丹花会。1983年我市开始举办首届牡丹花会,至今连续成功举办了26届。1991年4月,省委、省政府决定,洛阳牡丹花会更名为河南省洛阳牡丹花会,形成洛阳搭台、全省唱戏的崭新模式,使牡丹花会发展成为河南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平台。2005年年初,为贯彻实施我市工业强市、旅游强市发展战略,并适应气候、花期等自然条件的变化,进一步将牡丹花会与“五一”旅游黄金周有机结合起来,扩大牡丹花会的规模、影响和拉动作用,市人大常委会根据市政府提议又作出决定,将牡丹花会会期改为每年的4月上旬至5月上旬,将花会会期延长为一个月(具体时间由市政府确定)。
经过26年的实践探索和丰富完善,洛阳牡丹花会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的影响和知名度。26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全市人民共同努力下,牡丹花会从“以花为媒,广交朋友,宣传洛阳,发展经济”到“花会搭台、经贸旅游唱戏,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近几年又紧紧围绕“把牡丹花会办成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展引会、招团引游的平台,广大市民和游客的节日”的办会目标,到牡丹的盛会、人民的节日的办会宗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取得了丰硕成果,并从单纯的赏花观灯活动逐步发展成为融赏花观灯、旅游观光、经济贸易、文化体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节会活动。2008年6月,洛阳牡丹花会荣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国家级文化品牌。洛阳牡丹花会已经成为全市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已经成为全市人民不可或缺的盛大节日,已经成为洛阳发展经济的平台和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洛阳走向世界的桥梁和世界了解洛阳的名片。同时,业已成为企业展示实力、树立形象、宣传扬名的极佳平台和舞台。
洛阳牡丹花会的作用和效益
(一)提升了洛阳形象。牡丹花会是宣传洛阳的最好载体。每年花会的开幕式和庆典晚会等重要活动在中央电视台等媒体上连续播放,产生了巨大的宣传效应。花会期间,洛阳市广泛邀请中外记者对花会进行深层次报道,特别是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香港文汇报、凤凰卫视中文台、美洲东方卫视台等中外知名媒体对洛阳和牡丹花会的全方位宣传报道,大大提高了洛阳在国内外的影响。近年来,洛阳市还紧紧抓住评选国花的机遇,开展了一系列声势浩大的牡丹宣传活动。拍摄了电视艺术片《中国牡丹》,精心制作了电视专题片《牡丹情》并在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播放,使海内外对牡丹和洛阳有了更多的了解。牡丹知名度的提高,对办好牡丹花会、树立洛阳形象、扩大海内外影响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古都的形象使者,洛阳牡丹在英、美、法、德、澳大利亚、荷兰、比利时、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生根开花;以花为媒,古都洛阳先后同日本、法国、保加利亚、美国、韩国等国家的一些城市结为友好城市。
(二)加快了牡丹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牡丹发展战略,由市政府贴息扶持扩大种植面积,加快牡丹商品化产业化步伐,在近郊农村扶持牡丹发展;同时还积极发挥数十家牡丹生产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扶持农户发展观赏型、商品型牡丹。在规模化种植的同时,还加大了对牡丹的科技开发力度,现在已经开发出近百个新品种,并且成功完成了让牡丹四季开花的技术研究。目前,全市已建立了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牡丹基因库,牡丹品种发展到了千余个;全市牡丹基地90处,牡丹种植面积近2万亩;商品牡丹远销港澳、东南亚和欧美等20多
责任编辑:vicky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