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组织考察

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组织考察:广东省郁南县大湾镇五星村古民居建筑群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09年2月27日—3月1日,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应广东省郁南县委、县政府的邀请,由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专家委员会主任罗哲文,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组长、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原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黄景略,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会长、教授级高级规划设计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博士生导师王景慧,中国中日交流史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局长张云方,全国党建研究会农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原农业部农村社会亊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王辉,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原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庆洲,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程建军,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兼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刘炜,中国文物学会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旅游研究与规划设计中心兼职研究员、解放军体育(广州通信)学院客座教授刘炳元,中国文物学会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刘莉英,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段国强等11名专家组成的考察组,对广东省郁南县大湾镇五星村古民居建筑群、连滩镇光二大屋等古建筑进行全面认真考察,并观看了禾楼古舞、连滩山歌舞、飘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专家委员会主任罗哲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专家考察组经过为期2天的考察后,对五星村和连滩镇光二大屋等古民居建筑群进行专业评估,报告如下:

地理与自然环境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郁南县自然条件优越,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足,日照充沛,物产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70%,是粤西重要的农林区和广东省用材林基地县之一。 大湾镇地处南江流域,南江河在境内蜿蜒穿过,在清代康熙年间设立商埠,成为沟通两广地区的商贸集散地,素有郁南“南大门”和“金三角”之称。全镇总面积46平方公里,下辖7个村,人口2.1万人。

古民居建筑群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大湾镇五星村的古建筑群基本未经过大修大改,原汁原味地完好保存了传统的自然风貌和古代村落布局。至今拥有清代咸丰年至民国初年的古民居建筑群近百座,集中分布在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其中规模较大的两进以上的古建筑有46座,有部分古民居建筑占地面积二、三千平方米,有 14座已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古民居建筑群以抬梁式砖木结构为主,有二至七进院落,或两侧有厢房,或设置前后园、花厅、轿厅等,具有鲜明的粤西山区地方特色,体现了古村落的整体环境与建筑风格的协调一致。

古民居建筑群的历史价值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五星村的整个村落和古民居建筑群门类较多,包括民居、祠堂、书院、庙宇等。它们不仅记录了郁南大湾镇深厚的历史,有力地证实了大湾镇在明清两代所具有的繁荣的商贸重镇地位。还汇集了粤西山区和南江流域特有的农耕文化、儒家文化、道教文化、风水文化和商贸文化,体现了一个综合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是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古民居建筑群的艺术价值 :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五星村古民居建筑群融合民间传统建筑、雕塑、绘画、书法艺术为一体,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建筑群的主体构件用材精良,设计考究。尤其祺波大屋、峻峰李公祠、其昌大屋、李氏大宗祠、芳裕家塾、狮子山关帝庙、光二大屋等,建筑装饰手法更为精湛,变幻多样,有木雕、砖雕、灰雕、脊饰和壁画、楹联、题记等。木雕工艺的成就表现尤为突出,有些早已失传的工艺技术在此保留至今。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雕塑和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