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追讨圆明园流失文物不当冤大头

圆明园兽首铜像的“神秘买家”昨天终于浮出了水面,如外界之前猜测和传言的一样,“神秘买家”果然是一位中国人。据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透露,该基金的收藏顾问蔡铭超以总计3149万欧元的价格拍下了圆明园兔首、鼠首。但由于尚未付款,且目前仍在付款期限内,因此拍卖能否最终成交尚属未知。

作为一个专业人士,蔡铭超在所能利用的规则范围内,采取先竞拍后拒付款的方式,避免了兽首旁落他人,其情可感,其义可嘉。正如其本人所说的:“作为一个中国人,在这种时刻都应该站出来,发出我们的声音。我只是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然而,抛开情绪化因素,以一种理性的态度来看待佳士得的拍卖、看待流失海外的文物,蔡铭超的做法似乎值得商榷——作为业内人士,他应该知道佳士得的做法违反了国际共识,并存在着借机炒作拍卖文物身价的嫌疑,但他却依然参与竞拍,这本身未必是个很专业的做法。因为按规则来说,倘若蔡铭超最终拒付款,那么不排除佳士得重新二次拍卖兽首的可能。经过此轮炒作后,谁敢说兽首在下次拍卖会上不会再创下新高呢?那么到时我们是不是还要再花更高的天价,阻止兽首的拍卖?或者干脆做“冤大头”,买下来将其送回祖国?

与之相比,对于此次佳士得的兽首拍卖,来自民间和有关部门的声音反而显得很理性。国家文物局、圆明园管理处方面先后明确表示“不赞同出资购买被掠夺的文物”,由北京律师发起成立的中国“追索圆明园流失文物律师团”更对佳士得拍卖公司提起诉讼,虽然诉讼被驳回,但这毕竟是中国第一起针对海外文物追索的公益诉讼,它标志着我们在追讨海外文物之路上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而且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它为将来外交和民间机构去解决因为种种原因流失到海外的文物,提供了一个新的空间。

的确,兽首背后有我们不愿提及的创伤,正所谓“文物有价,尊严无价”。从情感上说,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追讨回流失海外的文物,但这种追讨不是以参与类似佳士得的无耻拍卖方式,更不是以花费高价购买的手段,而应该以一种更为合理的方式,有理有据有节地索回。联合国《关于被盗或非法出口文物公约》明确规定:任何因战争等原因而被抢夺或丢失的文物都应归还,没有时间限制。而印度在追讨文物方面的做法也很值得我们借鉴。据报道,印度独立运动领袖甘地生前部分私人用品定于3月在美国拍卖,印度政府为此成立特别委员会,商讨阻止拍卖对策。这种事前由政府或民间团体出面交涉阻止拍卖的做法,显然比参与拍卖、高价购回的方式要理性得多。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