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纸——潢纸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潢纸,又称黄纸,染黄纸,黄麻纸,硬黄纸是我国晋代的一种加工染色纸。潢纸主要以黄蘖为染剂,染出的纸呈黄色,故又叫“黄纸”。晋时染潢有两种方法:一是先写后潢,二是先潢后写。黄纸不仅为士人写字著书所用,也为官府用以书写文书。民间宗教用纸,也多用黄纸,尤其佛经,道经写本用纸,不少都经染潢,一直沿袭至今不绝。

据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凡潢纸,灭白便是,不宜太深,深色年久色暗也。”又记其制法云:“黄蘖熟后漉滓捣而煮之,布囊压讫,复捣煮之。凡三捣三煮,漆和纯汁者,其省四倍,又弥明净。写书夏然后入潢,缝不淀解。其新写者,须以熨斗缝熨而潢之。不尔,人则零落矣。”

魏晋南北朝时期,“黄纸”盛行于世,就其原理:一是黄柏中含有生物碱,既是染料,又是杀虫防蠹剂。能延长纸张的寿命,同时还有一种清香气味。二是按照古代的五行说,金木水火土五行应对于五色、五方、五音、五味等等。五行中的土对应于五方中的中央和五色中的黄色,黄是五色中的正色。所以古时凡神圣、庄重的物品常饰以黄色,重要典籍、文书也取黄色。三是黄色不刺眼,可长期阅读而不伤目。如有笔误,可用雌黄涂后再写,便于校勘。

潢纸,主要是采用本色麻纸染以黄蘖汁而成。黄蘖亦称黄柏,芸香科,落叶乔木,树皮厚,皮中有生物碱,可作染料或杀虫防蛀剂。宋李昉等撰《太平御览》卷六百五引崔鸿《前燕录》云:“慕容俊三年,广义将军岷山公黄纸上表”。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八十九载云:“嘉佑四年二月置馆阁编定书籍官,别用黄纸印写正本,以防蛀败”。宋&S226;沈括《梦溪笔谈》卷一云:“嘉佑中,置编校官八员,杀储四馆书,给吏百人,悉以黄纸为册写之,自是私家不敢辄藏”。清&S226;李调元《诸家藏书簿》载:“唐代欧阳询黄麻草书《孝经》和“五代杨凝式小字黄麻纸一幅,余皆见之。”至此黄纸的制造及其应用,在唐宋时期尤为盛行。

潢纸,质地坚牢硬密,表面光滑,纤维分布均匀,光亮生半透明,颜色美观,防蛀抗水,宜久藏,光晕莹滑,历经千百年尤如新作。两面均可写字,属一种古代名贵纸张。宋代诗人苏轼曾作诗赞到:“新诗说尽万物情,硬黄小字临黄庭”。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