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砚“庙前青”的历史与神话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歙砚石品,林林总总,其中尤为名贵、稀缺和神妙者,当数“庙前青”。此类歙砚通体青碧,宛如绿玉,呵气生水,温润细腻,在当今的古砚收藏者中闻名遐迩,但在悠久的砚史上却有一个逐渐被发现和认知的过程。也许,对“庙前青”的考索探微,迄今还没有终结。

早在北宋,随着以婺源龙尾山为中心的多处歙石矿峒的开发,时人已将歙砚列为海内名砚。在诸如唐询、米芾、高似孙、苏易简、唐积等所著砚谱和苏轼、黄庭坚等的诗文中,对歙砚的各种石品(金星、眉纹、罗纹、涮丝等等)及其细目,已作出了较为准确的分类;其时虽然也有人注意到以苍黑为基色的歙石中,偶亦有色调青莹者,但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并没有出现“庙前青”的概念。在宋代士大夫的相关著录里,似只有曾知青州唐询描述过此类青砚的特征。曹继善的《辨歙石说》转引其文云:唐在金陵同僚处曾“见一砚,方四五寸许,其色淡青如秋雨新霁,远望暮天;表里莹洁,都无纹理,盖所谓砚之美者也。云得于歙,不知出于何坑,今不复有。”大概是这种石品的稀少,加之唐氏“今不复有”的权威性论断弱化了时人的期待,相关青莹歙石形质的细腻素描在此后的著录中颇为鲜见。直到清康熙年间,歙人汪徵远才又有述及。他大约研读过前引文本,在其《龙尾石辨》中用与之雷同的笔法写道:他曾从友人处得一黻字古砚,“石色淡清,亦如秋雨新霁,表里莹洁”,“乃知龙尾之精以色青肌腻为贵”。汪文较唐文进一步提出此石出于龙尾,但仍未予命名,并以“色青肌腻”概括出其基本特征也未提及其产于龙尾山何处坑口。

据笔者有限所见,“庙前青”的概念始于近代徽州藏家,而对其形质加以明确界定的是当代已故砚史专家李明回。李氏在1980年代出版的《中国安徽文房四宝》中提出:“歙石似黑实青,佳者透绿,呈青碧色,其通体青绿者,为‘庙前青’,是歙石中之珍品。”据此,他认为前述两砚都可以断定为“庙前青”。

“庙前青”到底出于何处?有一个古老的传说:龙尾山中“庙前坑”。此说首见于文献者大约是清代官绅徐毅的《歙砚辑考》。徐氏于雍正朝中举,出任新安卫,后协助安徽抚臬、徽州知府等办理乾隆朝的贡砚事务,对歙砚多有评述。其书称:庙前坑在罗纹山(按指龙尾山)古庙前,石如紫玉色,间以金星,宋景祐时取石数块,即迷失其处,至今失传云云。近现代以来徽州等地的砚史研究者据此记载及收藏实践,多倾向于神庙说。如认为“庙前青”乃“庙前坑”之讹,而此坑由于并出青、红两色砚材,故与徐氏所录“石如紫玉”相合;1990年代初,人们在龙尾山口附近找到了长期“迷茫莫辨”的神庙旧址,使奇石珍品再现于世。这种“发现——迷失——再发现”的砚史叙事,辗转相传,似成定论。

按徐氏《辑考》勾稽古史,爬梳逸事,长于博闻而短于求证。书中关于景祐年间(1034-1037)采石该坑的记载可能接近于史实,当时唐询(1005-1064)正近而立之年,其入仕成名,著书访友,在金陵得睹“庙前青”,似可作为旁证。但该坑是否首发于景祐,目前尚无从证实或证伪;至坑后是否确有“神庙”,是否采石数块即神秘地“迷失其处”,以至下延数代俱无踪可寻?则其中疑点颇多,尚可探究。

一、笔者曾两度到龙尾山采风,颇觉神庙说似嫌牵强。“庙前坑”遗迹地处龙尾山阳的古坑群落之中,东去百五六十米许即为砚山村口,其坑址地势高出山下芙蓉溪仅约二、三十米;其旁三十米许,为与之平行的眉纹中坑,以及逶迤而下的罗纹坑、水舷坑(当地称金星坑);南面隔河相向,为砚山村水口左近的水蕨坑(当地称黄皮坑)。“庙前坑”矿面较小,板层不甚稳定,近年小批量出产过青、红两色石料,也有两色相杂,或青底黑带者,故村民习惯称之为“玉带坑”。历询当地砚友,俱称此坑近年开掘殆遍,实为废墟,无论砚山石工或前来考察的歙砚研究者,都没有在这里发现过“神庙”的任何文化遗存。按徽州古俗崇拜多神。神庙是乡土历史的表征,村落兴衰的标志;且其地处水口要冲、村路一侧,周边矿峒遍布,而单谓此坑出石即佚,似不在常理之中。故“庙前”一说,尚可存疑。

二、青莹歙石虽然稀缺,但自宋至清,历代都有少量“庙前青”(或“庙前红”)歙砚传世,并非北宋时乍发即失,“今不复有”。仅笔者经多年搜寻,即分别藏有此类旧砚计三方。其一为南宋砚,纵21厘米,前宽13.5厘米、高3.5厘米;后宽14厘米、高4厘米。变形蝉首池,顺水流淌式,砚堂微鼓,四侧内敛,桥梁抄手。通体青绿,间有苍青色“玉带”,金星少许。询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