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恢复圆明园原貌 展示清朝政治文化(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0月18日,中国圆明园学会主办的“纪念圆明园建园3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圆明园遗址

中国圆明园学会原副会长、著名建筑学家汪之力今天在此间表示,应按照现行规划,尽快恢复圆明园原有的山形水系和植物配置,并按原样重建总体十分之一的建筑物。

今年九十三岁高龄的汪之力是中国建筑界权威人士。他在今天开幕的“纪念圆明园建园三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呼吁,应尽快恢复圆明园部分原貌,用作展示“圆明园事件”、清朝的政治和文化以及中国传统园林,让圆明园成为保护世界文化的特殊纪念地。

二〇〇〇年九月由国家文物局批复的《圆明园遗址公园总体规划》坚持对圆明园实行“全面保护、重点整修、合理利用”的方针,并规定按原样重建总体十分之一的建筑。汪之力指出,这七年以来几乎没有增加新建筑,没有恢复建筑,就谈不上科学利用。

汪之力说,近年来关于圆明园遗址的重建与否在学术界展开激烈争论,但《圆明园遗址公园总体规划》是国家法律,必须积极执行,不能否定、拖延和不作为。

去年十月,浙江横店集团宣布将筹资二百亿元人民币,耗时五年再造这个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由此引发轩然大波。汪之力今天对此表示,反对按原样全部重建圆明园,更反对在外地重建圆明园。“在外地说是重建,结果必然是耗费巨资而搞得不伦不类。”

香港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会长、中国圆明园学会副会长潘祖尧也认为,应在复建与保留上找到一个契合点,在两者间采取“中庸”之道,即在保留遗址中复建,在复建中更好地保存遗址。

他建议集中保留已被毁的东北角西洋楼景区,而对于遗址中已荡然无存的荒野,要有考证地完全按历史原貌逐步进行复建。“局部复建以后可以让人们明白我们曾经失去了什么,更增加爱国主义教育的直观感受。”

此次为期三天的学术研讨会是中国圆明园学会自一九八〇年成立以来第一次世界范围内、针对圆明园“研究、保护和利用”的专业会议。来自中国、法国、英国、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的一百余名专家学者将对圆明园所涉及的历史人文、园林建筑、文物保护等学科发表学术观点。同时,中国圆明园学术专业委员会也在会上宣告成立。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