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画复原临摹方法的新探——以莫高窟第205窟南壁说法图复原临摹为中心
一 引言
复原临摹是我院美术工作者复制敦煌壁画过程中总结出的三种临摹方法之一。在敦煌壁画临摹70余年的历史中,前辈专家使用复原临摹的方法,绘制了一批有影响的临摹作品。但由于过去条件所限,前辈专家采用复原临摹的方法主要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和自己的判断来进行,因此,这种临摹方法产生的作品,相对缺少一定的科学依据,也就带有了一定的随意性。近些年来,我院保护所科技专业人员相继对敦煌壁画的颜料进行了系统的科学分析和研究探索,205窟壁画是敦煌现存壁画中变色最为严重的洞窟之一,美术所与保护所合作对205窟南壁说法图复原临摹的研究,是对以往复原临摹方法进行实验和探索的补充,是传统艺术与当代科技的结合,并力求通过这种结合使复原临摹的方法能更精准的再现敦煌壁画的原始风貌。目前,我们的试验项目取得了部分成果,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试验探索。我们借此次学术会的机会,报告我们的试验项目,与国内外同行专家切磋探讨。
二 以往复原临摹方法的使用情况
1 以往复原临摹方法的特点.效果
20世纪初,震惊世界的敦煌藏经洞的发现,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专家及探险者的关注。最早先行到敦煌考察研究的画家是李丁陇先生(西安中华艺术专科学校校长),1937至1938年间在敦煌临摹壁画。张大千.王子云先生于1940先后带领学子来敦煌临摹壁画。特别是张大千先生临摹的壁画作品有二百余幅,其中大部份作品为复原或整理临摹,这些临品在当时和后来的展览中都受到欢迎和好评。
临摹是古代绘画作品流传.保存的一种方式,也是承传和学习前人的方法。
传统的临摹方法,1 拷贝原画;2 按类敷彩;3 调整勾线。要求以形写神,强调表现出原作的精神和用笔的气韵。张大千先生临摹敦煌壁画基本使用此方法。
上世纪50年代敦煌研究院的老一辈画家们在临摹实践中,坚持以文物保护为基础,总结归纳出了三种临摹敦煌壁画的方法:1 客观临摹;2 整理临摹;3 复原临摹。这三种方法地归纳总结将临摹作为文物保护的课题加以探索相对传统临摹已有延伸与发展的意义。复原临摹的方法主要体现了这样几个方面:1了解壁画主题思想和造型特征及形式.特点.方法等;2对形的准确把握,采用幻灯机放稿;3通过对色彩变化的研究,找出色变的规律进行色彩复原;4画面调整和提线。这一时期的复原作品强调以线造型的能力,用线描自身的韵律变化,再现原壁的神采;调查研究复原对象同期的色彩,重视敷彩的技法;表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画品境界追求和效果。
张大千敦煌壁画复原临摹的特点:用色艳丽.对比强烈,有憾人心扉的视觉冲击力,线条生动有张力而传神韵;技法基本采用“重彩”的方法,亦有“复古”感受。
以段文杰先生为代表复原临摹的130窟《礼佛图》为例。用色富丽且沉着,注重色彩关系,笔法上有别于“重彩”,敷色厚重饱满,线条娴熟飘逸使得“礼佛”这样庄重的场面富有生机,壁画感较强。
2.以往前辈对复原临摹的总结
张大千先生曾在谈敦煌壁画中强调临摹“完全一丝不苟地描,绝对不能参入己意”,十分注重对形的把握。
“临摹古画,是中国民族绘画传统中一项不可缺少的课题。临摹不但要求客观地再现作品的形态与色彩,更重要的是在于展示出作品的神态.笔墨气韵。”摘录于常书鸿先生《五十春秋》。
段文杰先生在《谈临摹敦煌壁画的一点体会》一文中写到,“复原工作是很重要的,也是比较困难的,必须以研究工作为基础,必须有充分的科学依据。...总之,必须做到‘物必有证’,决不能随意添补,凭空创造。只有这样才能比较真实地再现原作.恢复失去的光彩。”又在《临摹是一门学问》中谈到:“通过近半个世纪的临摹和研究,深感要临摹出高度真实地反映敦煌壁画原作精神的临本,决不是一般人所谓比着葫芦画瓢的技术操作,而是一门值得深入探讨的学问...”。
李其琼先生曾在《我们是怎样临摹敦煌壁画的》一文中谈到:“恢复原貌临摹:这种方法主要目的是恢复壁画的本来面貌,使摹本既有完整清晰的形象,又有灿烂如新的色彩 ...找出变色的规律,有根有据地.恰如其分地进行复原,让观众一睹庐山真面目”。
宋代画家米芾曾说过:“画可临可摹”。他将临和摹的技法区分理解,‘临’;取其神,‘摹’;取其型, 临摹形色要客观再现,而更重要的是临出原作的精神与笔法的气韵来。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从几位画家的笔录中得出,复原临摹的方法仍然是“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艺术表现手法的定位,这也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表现的最高追求。由于敦煌壁画的变色的问题,使得前辈赋予了壁画临摹复原这一特殊使命,强调以研究为基础用科学方法来获取依据,从中对壁画精神内涵
责任编辑:zhaosha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