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瓷器玉器拍卖市场回顾:古瓷出彩珍玉俏
与书画市场相比,瓷器、玉器拍卖市场的内外联动更加明显。与2006年相比,2007年的瓷器、玉器拍卖市场,虽然缺少了亿元级的珍品,但是从那些高价成交的拍品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目前投资市场的热点以及今后的趋势。
瓷器篇
珐琅彩地位难以撼动
在2007年瓷器拍卖市场上,珐琅彩无疑成为了最为瞩目的拍品。在成交前十位的拍品中,珐琅彩瓷器占据了三位,其中在中贸圣佳夏季拍卖会上,一件清代乾隆珐琅彩荣华富贵灯笼尊瓷器拍出了7500万元,加上12%的佣金,这件瓷器总成交价为8400万元,创下了中国内地瓷器拍卖的最高纪录,并成为了2007年成交价格最高的瓷器。在香港苏富比的春拍中,清乾隆珐琅彩锦地开光式西洋人物图贯耳小瓶,成交价达到了3358万元。
珐琅彩瓷器是中国瓷器精品中的极品,是官窑瓷器中的贵族。它是在康熙皇帝的亲自授意下而创造的新品种,因仿制于铜胎画珐琅器,所以珐琅彩又称瓷胎画珐琅。其初创于康熙晚期,盛烧于雍正、乾隆中期,烧造历史约有40年,据有关专家介绍,由于珐琅彩仅限皇家使用,民间根本不会出现,因此传世的瓷器少,外加上历史变迁,至今在市面上流传的更是少得可怜,物以稀为贵,因此珐琅彩价格一路飙升。有关资料显示,流传至今的珐琅彩瓷器绝大多数都被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和台北故宫所珍藏,而能在民间流通的绝对是凤毛麟角。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几件珐琅彩瓷器。像2006年秋季拍得约1.6亿港元的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2005年以约1.22亿港元成交的珐琅彩锦鸡图瓶,都是不可多得的重器。它们一经面世,就让海内外藏家蠢蠢欲动。纵观近20年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瓷器价格节节攀升已是不争的事实。每每有珍、精、稀拍品亮相,总少不了新纪录和天价的诞生。
投资趋势值得关注
我们回顾2007年的瓷器拍卖市场,就是要指导今后的投资。从2007年的投资特点来看,有几下几个投资趋势值得投资者关注:
瓷器投资不再重款 在2007年的瓷器拍卖中,北京翰海推出过一件清乾隆粉彩霁蓝釉描金花卉大瓶,以2408万元被著名收藏家马未都购得。原本收藏家花巨资购买一件官窑重器,并没有什么新鲜的,但是之所以引起市场关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件瓷器并没有大清乾隆年制年款,这无疑使得投资者产生了犹豫,并最终使得原本准备花3000万元购买这件瓷器的马未都捡了漏。其实,虽然这件官窑瓷器没有款识,但是其颈部及圈足的霁蓝描金装饰之细腻难能可贵,每瓣瓜棱框格都绘有不同花卉,包括牡丹、芙蓉、梅花、菊花、红白石榴以及莲花,并吻合乾隆喜好大型瓷器的特征。
探明瓷器源流 对于许多普通的投资者来说,要想具备马未都的鉴赏常识非一日之功,但可以通过拍卖行提供的瓷器源流过程进行投资。在2007年的拍卖中,香港佳士得推出的清雍正粉彩过枝福寿双全碗以5021.28万元成交,为香港藏家陈仁涛旧藏,1988年和1997年曾在香港苏富比两次上拍,可谓流传有序。
关注拍品文化内涵 在2007年香港佳士得的秋拍中,明嘉靖青花庭院婴戏图盖罐,经过一轮热烈的竞投后,最后由买家以2903.9125元投得,创下嘉靖青花瓷器世界拍卖纪录。此珍品绘十六子戏春图,图中十六个小孩姿态各异,有的拖车、斗蟋蟀、骑竹马,有的拜先生、结花灯,个个生动传神,活泼可爱。
玉器篇
精品上涨 整体弱化
在2007年,玉器价格整体上涨,但玉器拍卖市场整体弱化:一是几年前在拍卖公司容易走掉的小玉件在今年春拍中都有大量流拍现象;二是能够推出玉器专场的拍卖公司已是屈指可数。在2007年,成交价100名的玉器,成交总额为5.47亿元,与2006年的2.86亿元相比,增幅也在91.26%。
提到2007年玉器拍卖,就不能不提到香港佳士得推出的瑰玉清雕 - Alan and Simone Hartman 重要玉器珍藏专场拍卖,在2007年的秋拍中,第二部分的拍卖,吸引了来自各地收藏家的激烈竞投, 多件玉器均以高价成交,当中一件清乾隆白玉鹤鹿同春笔筒以逾估价5倍的5400万港元打破白玉雕刻的世界纪录。
另外值得留意的是,与前两年玉器拍卖市场上大型玉器走俏相比,在2007年的玉器拍卖市场上,以印章、扳指、插屏为代表的小型精品玉器开始受到投资者的关注。在香港苏富比的春拍中,一套盒装清乾隆御制翡翠和田玉扳指(共计7枚)以4736万港元成交,创下了玉扳指的拍卖市场最高价。此件拍品在10年之前,于另一家拍卖行拍卖时,价格是497万港元,10年间升值近10倍。另一拍卖焦点为清乾隆御制紫檀木嵌延年龙凤纹古玉璧御题诗插屏,此汉玉以精工镂空龙凤纹饰,配延年二字,成交价为3448万港元。
在香港佳士得的秋拍中,清乾隆太上皇帝之宝白玉宝玺,玉质温润细腻,顶部钮雕及四周的御制诗文字刻工流畅精细,形态自然,成交价1520.7125港元。
收藏投资 重在雕工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