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著名的景泰蓝瓷器的详细介绍

一 起源久远兴于明清
景泰蓝,历史上称为珐琅器,工艺上称为“铜胎掐丝珐琅”,是北京著名的传统特种工艺品。在明朝的景泰年间(1450-1457),这项工艺已经十分成熟,尤其是蓝釉料有了新的突破,像蓝宝石般浓郁的宝蓝,高贵华美,所以,被称为“景泰蓝”。到现代,虽然景泰蓝的工艺品已是各种色彩具备,但仍然沿用着“景泰蓝”的习惯称谓。
景泰蓝的制作工艺是先用铜作胎,而后用细铜丝轧扁后,以手工制成各种图案,或掐、或焊、或贴在胎体上,再加上五色珐琅釉料,经过烧制、磨光、镀金等多道工序。景泰蓝的制作工艺,既运用了青铜和烧瓷的传统技术,又吸收了传统绘画和雕刻的技法,制作而成的工艺品具有浑厚凝重、富丽典雅的艺术特色。
景泰蓝这种工艺的起源,由于历史文献记载不足,缺少早期有可靠年款的制成品作为断代依据,所以专家学者的看法多有不同,目前尚且难以定论。目前最集中的说法有两种:
其一,景泰蓝的工艺起源于我国。早在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剑的剑柄上就已经嵌有珐琅釉料;满城出土的汉代铜壶,壶体上也用珐琅作为装饰;日本正仓院所藏的唐代铜镜,镜背面的花纹上就涂饰着各色珐琅。中国金属工艺中,珐琅的运用历史悠久,只是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工艺制作没有得到继续的发展,直到明代,才迎来了它的繁荣时期。
其二,景泰蓝工艺在我国的出现始于元朝。忽必烈西征时,这种工艺从西亚的阿拉伯一带传入中国,首先在云南一代流行,以后受到京城人的喜爱,得以传入中原。据《新增格古要论·古窑器论·大食窑》记载:“大食窑出于大食国。以铜作身,用药烧成五色花者,与佛郎嵌相似。尝见香炉、花瓶、盒子、盏子之类,但在妇人闺阁之中用,非士大夫文房清玩。世又谓之鬼国窑,今云南人在京多作酒盏,俗称曰鬼国嵌,内府作者,温润可爱。”我国古代的工匠们很快地掌握了“大食窑”的制作技艺,并结合我国本土的传统工艺技法,几经改良,制作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崭新的金属胎掐丝珐琅器——景泰蓝。此时,珐琅的译名有十几种,如“佛林”、“佛郎”、“发蓝”等。
以上两种看法对于景泰蓝工艺的起源虽有很大的分歧,但其中有一点则是相同的:这种工艺并非始于明朝的景泰年间,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元朝甚至更久远的年代。另外,学界也公认:景泰蓝能在短期内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主要原因是元末明初,中国已经具备了成熟的铸铜等冶金技术以及玻璃、琉璃的制作技艺,且掌握了控制煅烧的温度,为景泰蓝工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明清两代,景泰蓝工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领域中的一枝奇葩。
北京数百年的国都历史,从来是集中全国优秀的人才与各种技艺并使之相融之地,可谓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北京的文化艺术成就也正是来源于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景泰蓝工艺主要的发祥地和最为重要的产地,明代的御用监和清代的造办处均在北京设有为皇家服务的珐琅作坊。
北京景泰蓝工艺最初的兴盛是在元末明初,至明代,北京的景泰蓝工艺已经趋于成熟。明代的景泰蓝制品,铜胎的质地较好,多为紫铜,胎体略显厚重,所以,这时制品的造型以仿古的居多,主要仿青铜器所用的彩釉均为天然矿物质料,色彩深沉而逼真。
清代是北京景泰蓝工艺发展的又一高峰期,特别是清乾隆年间(1736-1796),景泰蓝工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风格上,此时的景泰蓝工艺品不仅继承了明代景泰蓝的豪华、古典、雅致,而且也开始呈现出纤巧而绮丽的风格特征。此时镀金的技术已经远胜于明代,镀金厚重,愈现“圆润结实,金光灿烂”。清嘉庆初期,景泰蓝生产开始衰落,一直到道光年间(1821-1850),留存下来的作品数量都不多。但此时,景泰蓝工艺品鲜明的民族风格开始引起西方人的注意,并得到了他们的青睐,景泰蓝工艺品开始作为重要的外销商品出口,这就使得景泰蓝的生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在对外贸易的刺激下,除了官营珐琅作坊外,民间也纷纷开设了商号和店堂,经营景泰蓝制品,如老天利、宝华生、静远堂、志远堂等。1904年,老天利制作的“宝鼎炉”在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获得一等奖,(后来在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再次获得一等奖),自此,北京景泰蓝在国际上声誉大振,各国客商纷纷前来订购。
民国至解放前,由于整个国家形势处于动荡之中,北京景泰蓝工艺的发展和全行业的生产经营也基本上处于徘徊、低落的状态。原料成本提高、市场购买力削弱、从业人员锐减等原因,使得景泰蓝行业奄奄一息。
解放后,国家对于传统工艺实行了抢救、保护和扶持的政策,景泰蓝工艺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到1958年,北京已先后成立了
责任编辑:maggie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