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召开第二届全省文物保护好新闻表彰座谈会

近日,河北省文物局在石家庄市召开了第二届全省文物保护好新闻表彰座谈会。新华社驻河北分社、香港大公报河北办事处、河北日报、河北电台、河北电视台、燕赵都市报等驻省会的获奖媒体,以及省直文博单位的有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省文物局副局长李恩佳主持。

省文物局局长张立方向各位获奖记者颁发了证书,通报了2006年主要工作和2007年的工作谋划,并就有关宣传工作与记者们进行了探讨。他指出,对于河北的文物工作来说,2006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各项文物工作都取得了突出成就,并得到了社会的认可,除具体工作外,在概念上也有收获,扩大了共识。2006年,河北博物馆开工建设,工程进展顺利,目前,基桩已打完,今年要基本完成土建工程。对于新馆建成后性质问题,张局长认为,博物馆第一属性应是功能,第二属性是功能与形式的结合;山海关关城城墙修复工程,影响面大,关注度高,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春节过后,施工队进场,今年暑期将有大的进展。文物保护工程要采取保守疗法,使有价值的东西得到最有效的保存。价值保存得越多,说明做得越好。有些工作在眼前没有把握的情况下,最好向后放,此事需要引起大家的思考;南水北调京石段文物保护工作取得重大进展。2006年大兵团进场开展了考古发掘工作。文物部门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圆满完成任务。另一方面,在短时间内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而且发掘面积有限制。调水工程尚不同于三峡工程,社会价值取向是发展的,目前看似价值不大的遗存,不一定今后就没价值;冉庄地道战遗址保护工程全面启动。作为华北平原最为完整地保存了上世纪30年代的村落风貌,冉庄要申报历史文化名村,靠得也是这个唯一性。媒体在关注文物工作时,也可以从多角度多方面不为大众提供思考;长城资源调查试点工作成果丰硕。长城工程是国务院确定2006—2015年的重要任务。长城是我国的最大文物,是中华民族的标志和象征,摸清家底成为当务之急。国家文物局选择河北、甘肃为试点,并在河北举行了启动仪式,目前,已测定秦皇岛市明长城精确长度。该项工作的重要性不在当前,而在今后;河北率先开展的京杭大运河文物遗存调查工作成果显著,发现了大量的运河遗存,近日在沧州召开汇报会,与会专家给予了很高评价。大运河被列入国家文物局最新重设的“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今年将在河北全面展开,原登记的12000余处文物遗存,与河北地理、历史位置不相符,量上会有变化;2006年,省文物局曾委托省文研所搞试点,积累了普查经验;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工作,国家文物局建立了专家巡视监督制度,我省遗产保护工作不容乐观,重申报,轻保护和管理的现象存在。对于在遗产保护范围内违章建设、采矿等行为,省文物局将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会亮黄牌,希望舆论能给予更多关注;目前,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已经启动,上半年对有关材料进行专家评审,下半年要征求相关部门意见,争取年内由省政府公布;关于我省博物馆建设,力求突出博物馆在全省的布局和地方特色等;另外,结合馆藏文物数据库建设,推动解决馆藏品在管理上的漏洞,今年,将加大力度,摸清家底;继续开展人员培训,2006年省文物局举办了第一届全省文物局长班和馆长、所长班,在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2007年将继续办下去。

最后,张局长指出,文化遗产属于全社会、全人类,保护文物是全民责任。2007年,省文物局的大项目、大事将及时向媒体通报,有些可做专题报道,希望各媒体给予文物工作更大的热情,以更加务实、追求真实,加大宣传力度,不仅报道结果,最好将保护维修、考古发掘、馆舍建设的过程展示给大众。

会上,记者纷纷就文物宣传报道工作建言献策。大家认为,近年来,与省文物局合作非常愉快,文物系统领导很开明,对外宣工作没有禁忌。文物工作专业性强,相对来说,媒体对文物特点把握不够,本次会议收获很大,对2007年河北文物工作有了清晰思路,希望今后多开会,多沟通,多提供线索和素材,宣传报道起来心里有了谱,报道时才能有的放矢。

2005年以来,我省文物宣传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广大新闻工作者站在保护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关注和支持河北文物保护事业,开展了大量集中、深入、细致的宣传工作。对提高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保护文物的良好氛围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次评选,我局对有关新闻媒体于2005—2006年间发表的作品进行了筛选、评议,确定“第二届全省文物保护好新闻”一等奖3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10篇。河北日报的“寻访燕赵古镇”系列报道等入选。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