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颁布 首个“非遗月”启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李俊华表演山东快书《武松打虎》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杂技《鼓韵》继“中非时刻”后再次登台

 

  山东颁布《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29日晚以十余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展演在济南启动。

 

  记者29日在历山剧院见到众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七星螳螂拳第九代传承人刘馨告诉记者,明末清初时七星螳螂拳起源于山东莱阳,在80年代的“武术热”中红极一时。如今她已拥有百余名徒弟,最小的只有6岁。演出当晚,刘馨及其师傅、七星螳螂拳第八代传人林东柱同台演绎了这项独门绝活。

 

  表演山东快书《武松打虎》的李俊华告诉记者,他自小喜爱快书艺术,师从高元均、杨立德两位大师级人物,7岁便登台演出。李俊华介绍,山东快书80年代一度衰落,进入21世纪后作为国家级非遗重新受到重视,目前他在济南多所小学任教,传授这门古老的艺术。

 

  演出当晚,记者看到剧院座无虚席。祖籍菏泽现居济南的刘金庭告诉记者,菏泽有名的大平调一登台,他倍感亲切,儿时听戏的乡村记忆一涌而上。

 

  山东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姜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山东珍贵的文化宝藏,然而像渔鼓戏等文化遗产却有消亡的危险,必须全力挖掘、抢救。

 

  姜慧介绍,《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于2015年12月1日施行。该条例规定“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至次年二月初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等活动”。

 

  记者了解到,目前山东多地已陆续开展非遗展示活动。济宁市于29日推出“传统武术项目展演”,传承人表演了查拳、昆仑拳等武艺,传承水浒英雄尚武术、尊武德的精神。除此之外,菏泽、胶州、临沂等地也将陆续根据各地民俗特色进行非遗展演。

 

  据悉,山东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73个,省级非遗555项。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