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剪纸惹人爱 剪刀一挥处处花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剪纸实际也就是在纸上镂空剪刻,使其呈现出所要表现的形象

  

  剪纸是中国民间流行的一种历史悠久的镂空艺术。所谓剪纸,就是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等。剪纸实际也就是在纸上镂空剪刻,使其呈现出所要表现的形象。杨柳青年画和剪纸,早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名震全国。乾隆六次下江南,每到杨柳青时,都要将杨柳青年画和剪纸放在龙船上,带到南方,久而久之,杨柳青年画和剪纸就在全国出名了。

 

  杨柳青剪纸从清朝兴起,已有300多年历史,包括窗花、刺绣花样、吊钱、喜花四类,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象征意义。近年来,以花鸟草虫、人物山水为内容,具有年画、国画韵味的新型剪纸日渐兴起,深受广大百姓喜爱。2009年10月入选天津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郝桂芬现场剪纸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郝桂芬展示剪好的剪纸

 

  栩栩如生的和平鸽、美丽的花朵、活蹦乱跳地鲤鱼……这些精美的剪纸让人爱不释手。日前,记者采访了郝氏剪纸第五代传承人郝桂芬。郝桂芬,1960年生,天津杨柳青人,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天津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民俗协会理事,2010年度“感动西青十佳人物”,郝氏剪纸第五代传承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郝桂芬自幼喜欢剪纸,对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杨柳青剪纸2009年10月入选天津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她自幼喜欢剪纸,对美术有着浓厚的兴趣。由于心灵手巧,十几岁时便已从姐妹中脱颖而出;她的剪纸构图新颖,手法细腻。她从单纯的杨柳青剪纸剪起,最后创作大型剪纸《清明上河图》,该作品先后被著名画家范曾、著名相声演员姜昆收藏。郝桂芬作为一名民间艺术家,凭着她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她几十年如一日,在杨柳青剪纸上下大功夫,下苦功夫,一点点把杨柳青剪纸做大,做强,做精,走出国门,让剪纸艺术成为世界民俗文化的一块瑰宝。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