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成群培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为培训班学员制作的观赏性草柳编艺术作品。

 

  用剪纸记录家人的容颜,将具有实用价值的草柳编转化为可供观赏的装饰品……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班的68位“毕业生”剪纸和草柳编艺术作品在济南展出,参观者赞叹山东非遗传承自此不再后继无人。

 

  中新网记者8月6日在山东省文化馆举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班创作成果展览”看到,此次展览展出的该培训班68位结业学员的剪纸、草柳编等传统艺术作品吸引了远近而来众多观众。多位结业学员在自己的艺术作品前与观众分享自己的培训体悟和创作心得。

 

  来自潍坊山东外事翻译学院的大二学生张昊君创作展示了剪纸作品《面塑娃娃》。她至今还记得家中老人对窗剪纸的情景,长大后常常通过模仿剪纸样本追忆童年。培训班开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让她对剪纸这门手艺有了全新认识,明白了驱动自己从小热爱的剪纸的内在动因,是对传统艺术的认同。

 

  学习中国草柳编的解印权来自山东临沂,这次培训启发他今后的草柳编艺术创新方向,他说他将在现代美术设计上下功夫,增强这项传统手艺的创作观赏性,此外,他计划回去后创造一个草柳编的品牌。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一直面临着后继无人的普遍问题。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院长王凤荃认为,本届培训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扩大为“传承人群”,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加入,引导传承人将传统艺术融入现代生活,这样的活动可以扭转当前非遗传承的面临的困难局面。

 

  中国文化部在2015年夏季启动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在全国选定了23所院校开设培训班,其中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两所作为山东集中培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的基地。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