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银饰加工走进大学讲堂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一串串亮晃晃的苗族银耳环、银手镯、银项链映入眼帘,这些首饰静静地在砧台上一字铺开,何玲正在给这些宝贝拍照,这是笔者近日在她的工作坊看到的场景,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大二的她开了一家网店。

 

  说起为何要做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银饰的网店,何玲说:“这个行业由于工艺设计要求高,做的人极少,在电商领域可是一块新蛋糕呢!我得感谢大学老师给我的帮助。”

 

  何玲所说的大学老师是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的肖慧老师。肖慧老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珠宝设计专业,现任人物形象设计专业老师。

 

  湘西苗族银饰工艺是我国首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对象,在我国民间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当今大多数人对苗族银饰的历史及现状所知甚微。为了传承和保护这门古老技艺,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肖慧多次去湘西苗银工艺发源地调研,深入与老、中、青三代手工艺人进行访谈,并将其制作工艺流程做出清晰而严谨的记录。

 

  在课堂上,肖慧向学生们展示了调研中拍摄到的一件件精湛的苗族银饰品和复杂的工艺流程图片、悉心讲解每件作品的内涵和寓意,学生都被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震撼了。在微课和大学城空间教学中,肖慧不断的整理归纳和总结,形成了较为全面的苗族银饰研究成果,师生们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通过抢救式再设计的手法,创新苗族银饰设计与制作,开发了数十件苗族银饰再设计创意产品。

 

  看着一件件熠熠生辉的苗族创意银饰在学生的手中诞生,肖慧说:“之所以将这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课堂,不光想让学生学到专业技艺,更希望他们发挥创新精神来保护和传承,毕竟有专业基础的学生才是最好的传承者,湘西苗族银饰工艺文化才不会成为绝唱。”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