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非遗学堂夏令营开启缤纷文化之旅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平凡无奇的纸张、随处可见的泥土、日常生活中的糯米,是怎么变成精致美观的彩灯、古朴雅致的餐具、活灵活现的米塑呢?这个夏天,带着这些问题,孩子们走进了古色古香的非遗馆,学习多项非遗绝活,体验温州非遗文化。

 

  “非遗学堂”夏令营是我市非遗中心针对暑期,在周末“非遗学堂”基础上开设的活动,孩子们可以连续五天学习彩灯制作、瓯窑、米塑、剪纸、脸谱彩绘等课程,由我市非遗传承人手把手教授。自7月21日开课以来,上百位小朋友参观了非遗馆,走进了“非遗学堂”非遗馆夏令营。

 

  瓯窑课上,四张原木长桌旁围坐着一个个好奇的小朋友们。9岁的王楚玥拿起一块陶泥,不知如何下手。慢慢地,在老师的指导下,她用手用力地揉搓着陶泥,使其上下左右都揉搓到位,把它压成一个“大饼”的形状。接着,圈出碗的底基,把小块陶泥揉搓成长条,由下而上盘筑……“最费力的就是揉泥了”,王楚玥很快就玩得满头大汗了。在孩子们的一番努力下,才一会功夫,一个个形状各异的篮子就呈现在我们眼前了。

 

  活动现场,还有带着“任务”而来的温州第二外国语学校的孩子们。今年暑期,老师给他们布置了特殊的暑假作业----“我和温州非遗有个约定”,要求学生参观非遗馆,写观后记,参加温州“非遗学堂”夏令营,制作非遗小物件……这份特殊的作业使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李小萌很快地制作完成了一个篮子,她高兴地向同学展示着,她说,以前只能通过看书、看电视了解温州文化,而这次能亲自动手体验制作过程,感觉很不一样。

 

  7月13日开始,我市非遗中心先后推出了“非遗学堂”进社区文化礼堂夏令营和非遗馆夏令营活动,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喜爱与好评。在这个暑假,数百名孩子带着对非遗的好奇与喜爱,体验着温州多姿多彩的非遗文化,进行着一次次缤纷的非遗文化之旅。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