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县第十二届独乐寺庙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唱主角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今年春节期间,蓟县第十二届独乐寺庙会更加注重传承民族文化,除了民间花会、杂技、拉洋片等民俗表演外,第一次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列为庙会的重头戏,给广大市民奉上了一场原汁原味、异彩纷呈的传统文化大餐。

  独乐寺庙会兴起于明代,到清代达到鼎盛,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是集民间艺术、地方习俗、佛教文化为一体的民俗盛会,2009年列入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在市县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独乐寺庙会规模逐步扩大,影响日益增强,对彰显蓟县厚重的文化底蕴,丰富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助推蓟县旅游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天津冬季文化旅游活动的特色品牌。

  据蓟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主办方特别设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展示区。今年蓟县以兴泰德烧锅、邦均子火烧、皮影雕刻、商家少林棍等为代表的十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纷纷亮相,进行近20道特色花会表演,千余人的演出阵容。还有独乐寺传统活动项目——观音赐福,以期“带福还家”。民间艺术表演,泥塑制作、吹糖人、捏面人、剪纸、手指画、布艺等将在本届庙会上集中制作、展销。舌尖上的庙会,驴打滚、贴饼子、冰糖葫芦、茶汤,民俗小吃,尽情品尝,在大饱眼福的同时还可一快朵颐。

  在庙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展示区,七十八岁的皮影雕刻手艺人张奎正在伏案雕刻皮影,展台上悬挂的一件件雕工精细、玲珑剔透的皮影作品吸引了许多市民的目光。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集中展示,为独乐寺庙会增加了文化内涵,提升了庙会品位。”蓟县文物保管所副所长王瑞宏说,这次庙会展示的非遗项目主要都是我们蓟县在全国以及全市,还有县一级这三个层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更加突出庙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让市民在互动参与中感受了浓浓的年味,同时也引起许多市民对保护、传承好非遗项目的共鸣。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