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廷怀汝窑作品展在京举行

      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河南省文化厅、荣宝斋共同主办,荣宝斋、廷怀窑承办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廷怀汝窑展将于2014年10月20日至10月26日在北京荣宝斋大厦二层多功能厅举办。

      荣宝斋前身松竹斋南纸店,创始于1672年,1894年开设分号荣宝斋,取“以文会友,荣名为宝”之意。已有342年历史的荣宝斋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文化品牌,2009年以后,在总经理马五一的带领下,由前店后厂的老字号发展为集艺术品经营、文房用品、木版水印和装裱修复、拍卖、典当、出版印刷、展览展示、教育培训等为一体的多元化文化企业集团,是中国传统文化繁荣发展的阵地。

      荣宝斋拥有木版水印技艺、装裱修复技艺两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自2011年10月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以来,荣宝斋不仅致力于保护和传承自有非遗项目,同时亦肩负着央企的文化责任,努力带动其他非遗项目共同发展,将更多更好的传统文化艺术品类介绍给藏家和大众。2012年以来,已举办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星航钧瓷艺术作品展、乾恒传统药香展、紫砂精品展等多个展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本次廷怀汝窑展,即是荣宝斋非遗作品系列专项展的一部分。

      汝窑以烧制青瓷闻名天下,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汝瓷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淡雅,如雨过天青云破处;质地温润,似玉非玉胜似玉;古朴端庄的造型,尤其符合宋代士大夫的审美趣味。汝窑烧造时间极为短暂,北宋灭亡后,汝窑被毁,技艺失传。到了南宋,汝瓷已经难得一见,今天传世宋代汝瓷不足百件。自明朝以来,代代制瓷艺人为重现汝瓷的芳姿而不懈努力。李廷怀,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李廷怀,1952年出生于河南汝州,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首批汝窑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廷怀汝窑创立者。曾获中国陶瓷名窑恢复与发展杰出贡献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个人等荣誉。他的多件作品被中南海紫光阁、中国陶瓷艺术馆、法国卢浮宫等多家陶瓷博物馆收藏。他自觉地把继承和创新汝瓷作为己任,不断把继承和创新结合起来,取得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两个方面的众多新成果。他的复古仿烧古香古色,法度俨然;创新作品,则不拘一格,尽态极妍;又在传统釉色基础上,开创玉青釉,谱写汝瓷新篇。本次展览开幕当天,也是玉青釉对公众和媒体的首次正式发布。

      本次廷怀汝窑展的主题为“汝青新暖玉”,“青”为其色,“玉”为其骨,而“新”,正是廷怀窑的灵魂。为复兴汝瓷,李廷怀付出了三十年心血与汗水,遍尝酸甜苦辣。怀着对陶土的深厚情感,他体悟出陶瓷手工艺的内涵不应是常人遥不可及的顶级艺术品,而应谦卑地运用大地赐予的宝物——泥土。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廷怀的梦想是让汝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器物。

      “创新,就是让古老的东西更适应现在的生活,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不能离开老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模样。”李廷怀表示,宋人本就追求艺术化的生活,将美寓于一茶一饭。在李廷怀手中,古老瓷种与当下生活完美融合,他把禁苑秘宝还原为日常器用,诠释其实用本质,重现宋人生活美学,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地活在今天。

      本次展览共展出廷怀汝窑作品一百余件,不仅有汝窑代表器形弦纹尊、莲花碗,还有廷怀窑独创的仕女瓶、喜上眉梢瓶等作品。釉色有天青釉、豆绿釉、玉青釉、卵青釉等,清新典雅,令人见之忘俗。曾获中国陶瓷作品“大地奖”金奖的《荷初》,也将在展览中露面。

      展览期间还将开展一系列讲座与交流。20日下午,李廷怀将讲授《汝瓷之美》;21日下午,荣宝斋茶茗轩经理周海燕将讲授《汝青茶韵》,结合汝瓷与普洱茶;22日下午,花道家孙可先生讲授《花与器》;24日下午,荣宝斋沉香堂经理孔燕为我们带来《香玉满堂》。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交流活动,给参观者带来全方位的古典审美体验。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