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公布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日,海盐公布了《第五批海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四批海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海盐鱼鳞塘修筑技艺”等6个项目被列入《第五批海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竹器编织技艺”被列为《第四批海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今年6月,海盐县组织开展《第五批海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第四批海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申报,全县各镇(街道)通过前期调查,线索收集、整理,发现了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截至8月底,全县各镇(街道)文化站共申报9项代表性项目。

      今年9月,海盐县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工程专家组对申报的项目逐一展开讨论。最后,确定7个项目入选最终名单。记者看到,《第五批海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6项。其中传统技艺5项,分别是海盐鱼鳞塘修筑技艺(武原街道)、海盐竹刻(武原街道)、铁器制作技艺(秦山街道)、修缸补甏技艺(沈荡镇)、沈荡黄酒酿制技艺(沈荡镇);民俗1项,是吃早烧习俗(百步镇)。《第四批海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为传统技艺(1项),即竹器编织技艺(百步镇)。

      百步镇有着悠久的竹编历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地百姓的生活用品和农耕用品多为竹子编织而成,因物美价廉被广泛应用。百步镇有关人员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随着塑料制品的兴起和现代化机械劳作的推广,竹编制品慢慢淡出百姓生产生活,如今年轻人都不愿再学。为使竹编这一传统的手工技艺走出后继无人的失传局面,我们特地申报竹编技艺传承项目,希望将现代设计与传统竹编相结合,吸引更多的人走进竹编,让竹编制品走进更多的家庭,融入现代人的生活。”

      据悉,海盐县将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建立科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机制,确保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截至目前,海盐县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个,省级非遗项目8个,市级非遗项目17个,县级非遗项目53个。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