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盛瑞:中国非遗保护任重而道远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已经走过了十多个年头,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前副司长屈盛瑞表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从2006年起至今,文化遗产日已走过了八个春夏,并于今夏迎来其第九个年头。时至今日,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已经走过了十多个年头,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前副司长屈盛瑞表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资源丰富多姿,种类异彩纷呈。屈盛瑞称,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唯一有完整历史记载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并且这些遗产还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播文化的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我们应关注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和各种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比如说音乐、舞蹈、戏剧、美术包括民间传统手工艺等等,它们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生命的创造力,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文化财富,是连接民族的纽带,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根基和动力,是中国重要的基础。所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弘扬和发展,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国家民族的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目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取得的成就,屈盛瑞总结道,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下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初步建立起符合国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我国第一次大规模的普查工作的全面进行,据初步统计全国文化遗产资源共有87万项。但在屈盛瑞看来,这一统计数字却不尽科学,许多普查工作做的还不够彻底,特别是对于一些民族地区和偏远山区的普查工作做得还不到位,因此许多项目没有被统计出来。就中国国情来看,屈盛瑞认为87万项的非遗目还是太少。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共计1219项,现在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除了有进入世界级非遗目录的项目,还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的保护目录,这种宝塔式的保护体系对于推动文物文化遗产的保护起了很大的作用。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文化生态保护区、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及非遗博物馆等方面的情况,据屈盛瑞介绍,文化部批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的代表性传承人1986个项目,现在除了国家级的以外,省市县级的也批有一些,市级县也在发展,随后公布了岭南文化和大理文化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除了已有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41家, 2014年又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57家,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有600多个,民族馆179个,展示中心有96个,传艺所1216个,这些数据还是2003年统计的数字,现在远不止这个数,近几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展示的数据更新地非常快。


      此外,屈盛瑞称,我国认真履行国际公约,既参与和推动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有38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世界上拥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最多的一个国家。


      屈盛瑞表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及全国民众的关怀和支持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好评,正在向遗产科学的保护方向发展。但同时屈盛瑞也强调,我们在总结成绩的时候,必须清晰地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不足之处。他举例称,例如我国传统的服饰几乎被西方服饰所湮没,现在各大商场摆放的几乎全是西方品牌的洋品牌,几乎看不到具有中国文化传统的服饰。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作家卡内蒂曾说,当中国终于赶上西方,它们将失去所有它们曾经超过我们的领先地位。德国历史学家针对中国的旧传统由衷地感概:我们现在有的你们将来也会有,而你们曾经拥有的我们永远不会有。上海同济大学的阮义三先生看到一座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在消失,危机地说,在21世纪全球文化的国际背景下,中国因不再有城市特色而缺失了我们民族文化深重的根基。在屈盛瑞看来,这些发自肺腑的忠告,说出的是中华民族之声。我们应该认识到科学保护我们的民族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紧迫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前副司长屈盛瑞

 

      专家介绍

 

      屈盛瑞,曾担任文化部非遗司副司长、国家文物局社会文物处处长,文物保护司副司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秘书长等职位。研究领域为中国考古与文物鉴定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两个领域都取得极高成就。

责任编辑:八宝钿 (本文为中国文物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