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日:来晋江市博跟非遗传承人学拓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哇———”看着白宣纸上透出漂亮的字体,围成一圈的青少年朋友惊喜地喊出了声!

 

  昨日是5·18国际博物馆日,晋江市举办了一系列庆祝活动。其中,由晋江经济报联手晋江市博物馆首次举行的“小记者走进博物馆学习、体验拓片传统技艺”活动,受到了不少青少年朋友的欢迎,除了20位小记者参加活动外,还有10位家长带着孩子前来。泉州市级非遗项目传拓代表性传承人辜恩来应邀来到晋江市博物馆,教授大家传统的拓片技艺。

 

  当日,主办单位准备了木匾、石碑两种不同的拓板。今年82岁的辜恩来告诉现场的小读者们,传统的拓片技艺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从古流传至今“一比一”的“复印”技术。

 

  先将木匾、石碑洗干净,铺上宣纸,辜恩来手把手教现场的小朋友们如何用拓包上墨:“上墨是拓片中最关键的一环,最重要的是用力要均匀。”(如上图)

 

  不少小读者虽然是第一次试验,但是表现还不错,得到了辜恩来的赞许和夸奖。今年4周岁的蒋菲洋就用稚嫩的双手拿着拓包,使出自己的全部力气,模仿着老师一点一点地上墨,认真的样子“萌”极了。

 

  在昨日的活动现场,跃跃欲试的不仅青少年朋友,不少家长也忍不住体验了一把。带着孩子参加活动的蔡女士说,孩子正是认字的年龄,这样鲜活的活动形式,不仅能够传承传统技艺,还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辜恩来说,他十几岁开始就跟着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们学拓片。他告诉小朋友们,“拓片的技巧并不难学,但最重要的是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在野外作业可不比室内,条件艰苦得多。”

 

  据了解,拓片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是使用宣纸和墨汁将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地拷贝出来的一种技能。拓片也是记录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凡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民族、民俗、文学、艺术、科技、建筑等都可以从中找到有益的材料。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