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非遗保护 四川首个非遗保护协会成立
为动员我省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完善文化管理体制,今年1月25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正式成立。这个由从事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机构、工作人员、研究人员、专家学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保护单位、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有志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活动家、企业家等社会各界人士自愿组成的具有全省性、专业性、群众性、非营利性的社团组织将激发全社会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传承和利用等领域的更多热情。
做好“纽带”
跑好非遗保护的“接力赛”
2014 年新年伊始,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成立大会暨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员代表大会在成都文殊坊召开。“‘非遗’就是祖辈们在生产、生活中形成、总结、提炼的生活智慧结晶。同中国菜的‘若干’、‘少许’、‘火候’等一样神秘而不可捉摸……”在大会上,四川省文化厅副厅长、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泽波如此阐释“非遗”。而我省作为一个文化资源大省,也是非遗的“富矿”;随着非遗保护的工作量不断增大,单靠政府层面的工作已远远不够,在这种背景下,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来保障这一基础性的文化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
正因如此,非遗协会的成立便成为我省在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中,加强非遗保护传承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转变政府职能,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一项创新和进步。据介绍,非遗协会成立后将会更加努力地为会员、社会和政府服务,担当好政府和会员之间的“纽带”,体现民间组织在非遗保护事业中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
创建“家园”
资源整合彰显实力
去年,第四届国际非遗节在成都成功举办,两年一届的成都国际非遗节已成为国际非遗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这个平台,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各界人士对“非遗”这种“看不见、摸不着”却有着超凡价值的文化遗产产生了浓厚兴趣。
所以,除了当好“纽带”,非遗协会也是全省范围内所有有志于从事非遗事业的人们的“家园”。据悉,非遗协会聚集了四川全省德高望重的专家学者、资深的社会活动家、自愿为非遗保护事业作贡献的企业家和非遗保护单位、非遗传承人等资源,这些资源的聚集及整合,将会形成政府推动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非遗保护的新格局。
因此,整合资源也是非遗协会的一大优势。团结广大非遗爱好者,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及多种资源,集结优势互补的队伍,集中众人的智慧,依托民间保护非遗的力量,积极开展非遗的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使我省的非遗保护工作在科学的管理下规范有序地进行。而在此基础上,协会的工作也能促进社会上良好的非遗保护氛围的形成。
组建“智库”
主动作为传承传统文化
“作为我省非遗领域内第一个行业社会团体,努力适应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步伐、逐步积累社会团体运作模式的经验与智慧、不断完善和推动协会的发展是非遗协会的当务之急”,泽波介绍,非遗协会今后的运作将以非遗项目、活动、课题、研究为主抓手,建立健全项目申报、活动、课题等组织方式,完善项目论证、筛选、运作等手段,发挥非遗保护的“智库”作用。同时,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郭桂玲也提议,政府资金有限,非遗工作往往只能停于表面,既然非遗的资源就在民间,何不将其利用起来,做政府想做而无法去做的事。因此,主动参与那些政府职能部门乃至个体传承人做不到、做不了的项目研究和课题等,广泛开展与社会各类行业协会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和弘扬的各类事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智慧的象征、身份的标志、族群或区域历史的见证。”泽波认为,既然是非遗人士的“家园”,密切团结各类非遗人员,在珍惜传统文化、呵护精神家园的接力赛中发挥桥头堡、主力军作用也将成为协会的宗旨。“协会作为非遗保护、非遗宣传、非遗推广、非遗传承的一个社会角色,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四川省非物质遗产保护协会将在新的起点上让四川非遗重新走进人们的生活,焕发出新的风采;让人们共同携起手来为留住历史文化记忆、延续并维护精神家园,奋力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
非遗“富矿”如何“挖”
我省是一个文化资源大省,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我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走在全国的前列。目前,我省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20项,省级非遗项目 580项,市(州)、县级非遗项目6400余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57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682人;市(州)、县级代表性传承人约3200人;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1个,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3个;省级非遗生产保护基地7个,省级非遗保护理论研究基地13个。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成立后,将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非遗”的不断张力和发展,为不断助推四川文化强省建设作贡献。同时,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协会自觉承担宣传、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非遗保护的法律法规的责任,本着秉承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的信念,主动融入非遗保护行列之中,以协会为平台,主动作为,制定好年度任务、阶段性目标和长远规划,加强上下沟通,左右协调,加强协会自身建设,结合实际和工作需要设置工作部门,找准工作抓手,深挖内部潜力,不断树立和彰显应有的形象功能。
责任编辑:八宝钿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