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10年建成“非遗”库

从2004年至今,扬州申报“非遗”今年已步入第十个年头。目前,扬州已拥有3项世界级“非遗”、16项国家级“非遗”、46项省级“非遗”、162项市级“非遗”,并建成了拥有2222个项目的“非遗”库。

有关人士表示,在扬州历史上,从未有过这样一段时间,如此系统细致地梳理文化,如此磅礴地归拢着社会万象。

2004年年底,各地开始整理地方文化,并首次和国际接轨,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当时就觉得,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比之前任何一次整理都要仔细。不仅收集项目,每个项目还要有理论支撑。”市文广新局社文处处长栾虹回忆。

什么样的项目可以称为“非遗”?“非遗”项目如何保护?这些都是从未面对过的问题。好在,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从首批公布的7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开始,扬州“非遗”队伍日渐壮大。

雕版印刷、古琴、剪纸,是扬州拥有的三项世界级“非遗”,特别是雕版印刷,是以扬州为申报主体的“非遗”项目。申报成功后,不仅各级政府投入资金,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让雕版印刷这项古老的技艺,重新焕发出光彩。此外,扬州还拥有16项国家级“非遗”、46项省级“非遗”、162项市级“非遗”,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名列前茅。而这些项目,都是从“非遗”普查出的2222个项目中精选来的。

从世界级到国家级,从省级到市级,再到县区级,扬州十年建成的“非遗”库,洋洋大观。“到了现在,就连各地的文化站,都将非遗保护纳入日常工作中,形成了有效的传承保护机制。”栾虹说。

更为难得的是,此次整理出的“非遗”项目,借助现代科技,不仅挽救了很多濒临灭绝的项目,更让这些项目以一种完整的姿态留于后世。“以前,很多技艺都是依靠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难免会有所流失;现在都进行了录像,每部纪录片都详细记录了技艺的全过程。”扬州“非遗”专家管世俊说。

“扬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文化如同参天大树,”非遗“则是这棵大树的根。只有根系发达,大树才能枝繁叶茂。”栾虹说。

责任编辑:八宝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