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梳篦的传承与保护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方国强

梳篦俗称木梳、篦箕,在中国当属常州制作的最为出名。已有1500多年历史的常州梳篦在2008年入选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制作技艺是否繁复?

常州梳篦声名之盛,在于选材讲究严格,工艺独特,制作精良。如木梳,选用上百年的黄杨、石楠木、枣木,经过28道工序精制而成;篦箕则选用壮竹和上等胶漆、骨料,经过72道繁杂的工序精制而成。常州梳篦的国家级传承人金松群,也是常州梳篦厂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告诉记者,在古代,制作精美的常州梳篦大多被送入了宫廷。

“梳子、篦子本身就是种传统工艺,是实用的,当然也是有高档的、精致的。比如说,常州的梳篦在历史上就有宫梳名篦的美称,及每年农历七月都要组织一批常州的梳篦进贡朝廷,作为当时清王朝宫中的御用品。现在故宫里的梳子都是常州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金松群

随着时代的发展,常州梳篦也经历了几番变化。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同时,揉合日用品、工艺品、装饰品种种特点,不断推陈出新,梳篦如今成为富有民族传统风格和艺术魅力的日用工艺品。梳篦造型有古迹、人物、花卉、动物、侍女、生肖、卡通等,做工精良,款式优美,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金松群介绍说。

“随着时代的发展,它的实用性越来越淡化了,从原来纯粹使用的梳子篦子发展成为实用工艺性的,变得既实用更美观。90年代初,梳子出口到欧洲。2000年时候,江苏省第一次在苏州召开全省旅游工作会议,我们通过这次机遇,迅速把我们的产品向旅游方面发展。一直发展到现在,我们整个生产的品种,作为旅游产品已经超过90%。实际上产品就要不断地开发、创新,包装要不断地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产业能够发展。我们现在主要以黄杨木为主,一些比较高端的,其中有好多是作为欣赏品的,比如说脸谱等。”

为了更好地展示常州梳篦的历史渊源、传统手工艺,常州在当地建立了梳篦博物馆。不仅如此,当地政府在保护常州梳篦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还有更为细致的规划。常州市副市长方国强先生介绍说。

“把我们民族的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艺加上现代的理念、手法、技术,通过现代的营销方式,可能会成为我们原来的历史文化今后能够走出去的一条途径。常州的‘三宝’,不光是我们的篦箕木梳,还有留青竹刻、乱针绣,这些都是我们非常好的传统文化。今后我们也会在常州建立新的三宝馆,把常州‘三宝’展示出去,也可以进行交易。”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