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铲能否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核心提示 | 眼下,大运河与丝绸之路申遗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借助此次“双申遗”,有一个广为人知的神秘物件,亦正引起诸多洛阳民众和文史界关注。它就是以简单、实用、高效而享誉世界考古领域,被称为刺破阴阳两界的“利剑”洛阳铲。目前,洛阳有包括河洛大鼓、唐三彩、洛阳水席、牡丹花会等在内的数十个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独独不见洛阳铲。
是谁发明了洛阳铲?洛阳铲因何命名?这个生于洛阳,名声虽不那么好,但却在考古界和洛阳“一五”建设期间立下大功的独特器具,能否搭上申遗“顺风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占有一席之地?连日来,大河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走访。
现场
家庭手工作坊
“生”出洛阳铲
6月25日上午,记者驱车来到洛阳铲的诞生地马坡小李村,这里是正宗上乘洛阳铲的出产地。
在该村南部的一处小作坊内,记者看到,几名赤膊工人正在忙碌着,在工棚下靠近砧板的地方,码放着一些已经卷曲成U形的洛阳铲铲头,旁边的小仓库倚墙斜靠着几支已经焊好的洛阳铲成品。
伴随着“当当当”的铁锤敲击声,几名工人不断从炉子里钳出通红的钢板,固定在铁砧上,然后挥动铁锤,用力砸击,弄得现场火星四溅,汗滴入土,而钢板则在火炉和铁锤的反复作用下,服服帖帖地弯曲成铲形。
记者注意到,生产车间和仓库并没有严格的划分,只是分不同的区域。每个分区都有工人负责不同的程序,整个程序走下来,洛阳铲就“诞生了”。
商道 “原味”洛阳铲的订单加工
在马坡小李村,一名40多岁的女作坊主受访时透露,目前,小李村洛阳铲生产作坊仅存四五家,她家的作坊已传了三代,在村里属较早、较大的洛阳铲生产商。
女作坊主告诉记者,如今,他们村的生产作坊都是订单式加工,主要向全国各地的文物考古部门供货,由于型号不同,售价30元-100元不等。
据了解,洛阳铲看似简单,但每一把都要经过下料、煅打、剪边、磨刺、淬火、捏形等20多道工序,全部是手工制造,其中最关键的是淬火和捏形,只有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才能做到,稍有不慎,打出的铲子就带不上土。
由于售价低,生产麻烦,产量小,所以他们作坊的利润很低,生产洛阳铲只是他们的副业。
溯源 一农民在上世纪发明洛阳铲
洛阳铲,其貌不扬,连铲带杆,一般长度在2。8米至3。1米之间。然而,这样一种其貌不扬的工具,却可以打出10多米至20米深的探孔。它以简单、实用、效率高,而享誉世界考古界,被称为刺破阴阳两界的“利剑”。那么,洛阳铲因何命名?是谁发明了洛阳铲呢?记者采访了原洛阳古代艺术馆馆长、赵振华。
据介绍,洛阳铲是近代盗墓活动的产物,它诞生于洛阳,首先使用于洛阳,它具有从地下带出“原土”的功用,打入地层提起后,从铲子的内弧可以带出地下原有的土壤,通过土壤的结构、颜色、密度和包含物等情况,用来辨别地下有无古墓、古文化遗存及遗迹的范围形状等。
那么,洛阳铲的发明者是谁呢?赵振华曾对此进行了多年的研究,曾到过不少洛阳北郊乡村寻访,老探工们众口一词,说是马坡农民李鸭子。据介绍,李鸭子以刨古董为生。1923年,在孟津赶集时,李鸭子看到插棚杆而产生灵感,遂发明了洛阳铲。
不过,当时的洛阳铲还不叫洛阳铲,而叫“瓦铲”、“铁铲”。后来,因该铲诞生于洛阳,才被称为洛阳铲。
贡献 配合基建探出6000余座墓葬
如果说,洛阳铲诞生背景“名声”不够响亮的话,但其后期在考古和基建方面的作用,足以让它“逆袭”。
据了解,由于洛阳铲不仅可以判定古墓的位置、范围和深度,而且宫殿民居建筑、道路桥梁等遗址的发掘,也都需要利用洛阳铲进行初步勘测。“一五”期间,洛阳在推进工业建设的过程中,洛阳铲为保护地下文物立下“汗马功劳”。“两年来,在配合洛阳地区基本建设工程勘察地下古墓工作中,曾组织了2500多工人的钻探大队,用‘洛阳铲’在涧河东西钻探了400多万平方米的面积,探孔450余万个,孔的累计深度达到1350多万米,合27000余里的长度,探出墓葬6000余座,古井、烧窑、地穴、虫洞、河道、地裂水缝等地下情况等10000多个。”郭文轩在《配合基建使用洛阳铲钻探古墓的一些工作方法与经验》中说,“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工作。”
不仅在洛阳,洛阳铲还走遍全国走向世界。如陕西省西安市唐长安城址、甘肃礼县大堡子山早期秦文化遗迹的发现等,无一不是洛阳铲立下的“头功”。
变身
“电动”洛阳铲
被用于建筑施工
据了解,传统的洛阳铲由两个部分组成,U形的金属铲身和一个长柄。铲身安上铲柄后,可打入地下十几米,通过对铲头带出的土壤结构、颜色和包含物的辨别,可以判断出土质以及地下有无古墓等情况。
不过,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洛阳铲面目早改变了不少,长柄也由过去的木杆变成了现在的丝扣连接,这样勘探考古携带方便了不少。如今的洛阳铲在结构上基本可以分为铲头、配重杆、加长杆、吊环、安全绳以及携带包六大部分。其更大的变化来自于功能。如今,在盖楼、打桩、公路、铁路、矿山等领域里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地基灌桩和地质勘探等方面,洛阳铲已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走访中,偃师市朝阳镇一家电动洛阳铲生产厂家负责人吕先生告诉大河报记者,为了建筑和工业勘探的需要,他们已经生产出了不同型号的电动化洛阳铲。“其工作效率是人工的15倍。”吕先生说。
追问
洛阳铲能否成为
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前,大运河与丝绸之路申遗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洛阳铲能否搭上申遗的快车呢?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洛阳铲多为手工制作,随着手工业的没落,洛阳铲的制作也逐渐陷入后继无人的困局。2010年,洛阳市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曾提出为洛阳铲申遗,但最终却没有了下文。近日,记者联系了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该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洛阳铲申遗数年前的确提到过,但由于申报人不明确等原因,暂时搁置。
据洛阳铲工作坊负责人介绍,正宗洛阳铲只能靠手工制作,培养一个师傅需要好几年,关键工艺更是需要多年的实践经验。“希望相关部门可以对洛阳铲制作技艺进行更多的保护,让这门技艺传承下去,为国家考古事业、基建事业等作出更多的贡献。”该负责人说。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