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胡同传说”起源地将获保护

仁义胡同复原图-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仁义胡同复原图

一个数百年前传承至今的故事,一条从当时产生福泽后代的胡同,一种贯穿古今邻里相让的情感,都将在平谷新城10号街区的老城区内得到保留。

记者昨日从市规划委获悉,平谷区规划分局组织市规划院完成了“仁义胡同传说”的前期规划研究工作,这一地区将恢复“仁义胡同”的老地名,并将按照小范围保护仁义胡同,小规模渐进式对老城区进行整体保护与改善,按照原肌理改造、改善老城区等3种初选方案实行原地保护。

胡同将改回“仁义”原名

“这条胡同可有年头儿了,我家在这儿住了4代,从清朝就在这儿了。”每天上午都会在胡同口晒太阳的郝大爷是胡同里的老居民,一边熟稔地和邻里打着招呼,一边拉开了话匣子。

仁义胡同位于平谷老城内,距离旧时的平谷县城城东门只有100米左右的距离。要说起这“仁义”二字,还真是有点讲头。

相传在明朝时,有金、倪两位大官的亲戚住在这里,两家只有一墙之隔,平时倒也相安无事。但有一年夏天下大雨,两家中间的院墙倒了。在恢复院墙时,两家开始争执,各不相让。这两家人都想着自己在朝中有人,就各自修书,请大官亲戚为自己撑腰。没想到尚书接到书信后回复:“百里捎书为堵墙,让他一墙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这两家大官的亲戚见到信后,都十分惭愧,主动示好。待到修墙时,各自主动让出一墙之地,于是形成了如今一条进口五尺宽的胡同,让邻里行走至今。而邻里见状无不称赞,从此把这条胡同叫仁义胡同。

“仁义胡同”这个名称,从当时一直沿用到1975年。其时将北门大街、仁义胡同、北关路合并,更名为北大街。因为这条街径穿旧城北门故址,1981年又改名为北门街。

“我们在最终方案中建议,北门街重新改回仁义胡同,让人对仁义胡同有更直观的感受。”在昨日的现场会中,制定方案的平谷区规划分局提出了这个建议,并得到了在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的首肯。

老物件将原址保护

昨天,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条长度不足90米的短胡同,正好是两个村落的分界线。南胡同口两侧分别是快餐店和洗衣房,再往里走已经有十几户人家居住,大多是近几十年才盖的砖瓦房。

能够让人直观看到的,只有胡同北端的一座两进小院。院墙为青石垒砌,后墙上还竖嵌一方石碑,上书“泰山石敢当”5个字。要是没有专家引路,普通游客还真看不出端倪。

胡同虽然还在,但两侧的砖墙凹进凸出,参差不齐。一户户山墙紧挨着,却混杂着红砖墙、水泥墙、瓷砖墙,看上去和任何一个城中村的胡同没什么两样。

“我们现在要保护"仁义胡同传说"的起源地,不等于不开发、不利用,而是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并展示出来。”一边走一边看,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扭头对记者说。

为了保护仁义胡同,规划体系将对周边建设进行控制,并保护胡同背景环境,进行房屋修缮和环境整治,其中最直观的,就是对这块老石碑所进行的保护。

记者在胡同里外找了半天,都没找到“仁义胡同”4个字,各家各户的门口倒是都挂着“北门街4×号”的小牌。

“现在的胡同缺乏能体现传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胡同里没有标识,也没有指示和导览系统。”负责此项目的设计师一边展示出三套方案,一边说。

如果要按方案一,胡同口将添上古色古香的仁义胡同牌匾。胡同两侧平房的山墙上,会依次增添非遗“仁义胡同传说”的介绍石碑、“让他一墙又何妨”的诗词典故以及石刻故事连环画。目前水泥和砖混合的地面,都会改为旧时的青砖铺地,两侧参差不齐的山墙也都会被统一为明清风格,并给胡同两侧留出绿地用于排水。在方案二中,这些胡同标记将以石碑来体现;方案三中,将保留原来的老建筑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室,并单独做出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壁。

谦让故事将口口相传

早在2007年,仁义胡同的传说就被纳入北京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说故事也被编排为评剧小戏《十二尺巷》。

在昨日的现场会上,多位专家感慨多亏平谷一直“向西发展”,使得西汉建县时的旧城肌理至今犹在。因此无论是小范围保护、还是渐进式对老城区进行保护和改善,都不是太难的事儿。

至今为止,人们仍可以在《北京市胡同志》、《北京市平谷县地名志》以及民国23年的《平谷县志》中找到“仁义胡同”的名称,并能在《平谷县志》中的县城图上,找到明确标识。

但记者发现,如果搜索“仁义胡同”或者“仁义巷”,就会发现全国多地都有类似的场景。而无论是“让他一墙又何妨”还是“让他三尺又何妨”,这相同的胡同巷道也有几乎完全一样的故事。

“在这种情况下,史料是最有力的印证。”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赵书说,虽然各地的“仁义胡同”或“仁义巷”不少,但史料中有记载的,全国一共只有4处,北京仅在平谷有这一处。

平谷本地人、当地文化研究专家柴福善说,平谷西汉年初置县,老城原为土城。北门外就有倪光荐墓,旧时还有石人石马。倪光荐为明朝嘉靖丙辰进士,官至工部尚书,为三朝元老,神宗特赠太子少保。而仁义胡同一侧的倪家,就是倪光荐家。与倪尚书同时在朝为官的平谷人,还有金纯和金濂,金纯为山西布政使,金氏后人至今尚保存着皇帝给金纯的诰命书。

“这个历史典故和缘起很多人都还不知道,建议多挖掘仁义胡同的内涵,让更多人了解北京这条仁义胡同的由来。”相关负责人说。

赵书建议,在仁义胡同保护工程完工后,平谷区可以在春分这个白天黑夜时间相等的日子里,举行“春分仁义文化节”,请游客到此参观;而在孩子们的教材中,也可以加入仁义胡同的历史故事。

专家声音

保有三分地,留给后人耕

在设计师提供的3种方案中,赵书最倾向第一种。因为第一种动作最小,而保护力度却没有减弱。

2012年2月21日,在市规划委召开的第6次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工作会议上,赵书突然提到了平谷有条“仁义胡同”,传说反映出北京世代相传的邻里和睦、互相谦让的品质,应该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源地保护起来。

“平谷的文化有着独特的位置。”赵书说,平谷的方言、文化都和本市其他区县不一样。平谷也是自西汉建县制以来,几乎全国惟一一个没有更改过县名的地区。同时,这里还是运河、长城这两种国人伟大成就的交汇地,“在这种地方,我们应该静下来,保有三分地,留给后人耕。”

好在若干年前,平谷县的旧城就已经被纳入县级保护范围,赵书只盼着能提高对这片还未大规模开发土地的保护力度。他认为,除了现在已经普遍被认同的皇城文化、市井文化和商业文化以外,仁义胡同还体现了一种当时独特的官员文化。“对于旧城来说,不动也是发展,保护也是发展,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部门确定如何保护这种文化时,之前可以先不想着开发。”赵书说

责任编辑:lmk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