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灯会申遗要过三道坎

对于秦淮灯会申遗一事,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教授指出,想要入选世界级非遗申报名录,申报项目必须更具典型性和时代文化特色,并且能够实现世界共享。而现今的秦淮花灯在申请世界非遗名录的过程中仍有待改进。贺云翱说:“保护传承人是申遗的首要问题。”

目前南京秦淮区的灯彩艺人中,省级以上传承人仅剩4人,其中三位都年近七旬,工作环境和扎灯收入都不如意。传承艺人极度短缺。

在意识到消亡危机后,政府在保护传承人、工商、税务等方面提供了多方便利。

不过这些政策的实际效果有待商榷。省级传承人曹真荣一直苦恼着租用的国有四合院灯厂不知何时被拆,自己也将被扫地出门。他找过多个部门寻求帮助,都没有说法。贺云翱表示,这是由于秦淮灯会涉及多头管理的问题。“政府需要统一管理体系,才能有强大力量保护艺人。”

秦准区所面临的还不仅是艺人问题。据悉,在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传统美术类“秦淮灯彩”一项,申报地区栏不是“江苏南京”,而是“江苏句容”。

为避免花落别家,“秦淮花灯”在申请知识产权问题上也有一番争议。

陆有文、曹真荣两位省级传承人都反对任何个人或组织对“秦淮花灯”申请知识产权。两人表示:“扎灯是古人的发明创造,现代人申请知识产权,将其据为己有,会严重阻碍文化传承,是历史的倒退。”

也有艺人认为知识产权是必要的。现代化灯彩中心负责人顾业亮生产的多项作品已经申请上国家专利,他说:“艺人应该依靠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是"共享",即在特定的空间、时间和形式里可以全民参与的活动。”贺云翱认为,申请知识产权必须非常慎重,“秦淮花灯是历史先民集体创作延承的结晶,一旦申请知识产权,将失去申遗意义。不过,如果以秦淮灯彩为基础,申请个人现代创作的产权是完全可以的。”

如何提高花灯产能也是一大难题。据了解,由曹真荣率先将“压模”等工序融入机械化生产,使原本需手工工具制作步骤改为机械工具,最后还是手工扎制,效果更好。不仅如此,机械化提高了生产效率,45天内即可制作出相当于一个手工作坊一年的产量。包括多位市级以上传承人纷纷开始效仿。

但花灯“机械化”还是遭到多方反对意见。顾业亮说:“艺术品跟产品是两种概念。一旦秦淮花灯机械化,就会失去作为工艺品的魅力,成为大众商品,失去了植根于民间文化持续发展的价值。”

对此,秦淮区文化局也表示:“正是因为其创意性和不可复制性,才能使秦淮花灯有如此高的声誉。机械制造会使花灯制作固定化,不利于花灯技艺的进步。”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