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意料!206条珠海非遗新线索进入视野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7月9日,斗门佛家拳传承人摆出架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特殊捕鱼方式也是非遗之一种。 王近夏 摄

今年7月,我市“第三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普查和线索收集”活动历时一个月,共收集到206条非遗线索,成为我市非遗图谱里的重要补充,其中很多是首次进入专家视野。珠海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再次从这些已被发现的非遗线索中,得以展示。

有一种情绪叫做“惊喜”。这些天,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专家们就沉浸在这样一种情绪中。从7月初开始,我市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第三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普查和线索收集”活动,对香洲、金湾、斗门、高新区进行拉网式搜索。“本以为收集到百来条线索就已经很不错了,没想到我们共收集到206条!206条啊!”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蒯锋毅脸上满是掩饰不住的笑容。

出乎意料:“原来珠海非遗这么多”

“原来珠海非遗这么多!”这是一个月来参加田野调查的工作人员共同的感受。

珠海历年来投入人力、物力最大的一次田野调查,以发现206条非遗线索划上了完美的句号。全市共出动专家组成员13人,接受普查的传承人231位,其中年龄最大的是掌握 “徒手开椰”技术的鲍六老人,今年已经93岁高龄了。普查留下了长达21个小时的珍贵声像资料。

这次普查发现的线索包括各个种类,如织草袖、制作龙舟等传统手工艺,做茶果、横山鸭脚包等传统技艺,治生疮、厌食等病症的民间土方,青年男女嬉戏玩乐的“偷菜节”等民俗,淇澳民歌、山灶山歌等传统音乐,还有精妙的各种捕鱼方法、各种民间传说等等。非遗线索内容丰富,大多数都是首次浮出水面进入专家视野。

“可能还会更多”,蒯锋毅说。这次普查并没有涉及各个海岛和高栏港区,如果全部包括进来,一定还有更多出乎意料的发现。
兼收并蓄:我们都是“外来户”

除了各区参加田野调查的土生土长的珠海人,市非遗保护中心的5个人都不是本地人。但无一例外地,他们都为在这次普查中发现的珠海非遗而感到由衷的高兴。

和很多新移民一样,一方面,他们已经把自己当作了 “珠海人”,对这个城市充满认同感和深深的热爱,珠海的“珍宝”就是他们的“珍宝”。另一方面他们发现,在这次普查中浮出水面的非遗线索有的和他们自己一样也是外来的,但这并不妨碍其在文化谱系中的地位,放在全国视野中,同样值得加以重视和保护。

蒯锋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被列为深圳首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郭氏正骨术就是个典型的 “外来户”,现在已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了。上世纪80年代,郭氏后人带着技艺来到深圳,扎根成为深圳人,并把郭氏正骨术发扬光大,使之成为深圳的非遗。

“比如这次在香洲区发现的‘一指禅推拿术’就不是珠海本土的传统医疗技法,但它落户珠海,在珠海传承,未尝不是我们珠海的宝贝。”蒯锋毅说,珠海的非遗线索表明,珠海拥有非常丰富的人文资源,珠海还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广府人,客家人,家人,加上我们这些现代移民,珠海大量吸取中华文化的精华,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图景。”

迫在眉睫:濒危项目亟待抢救

“濒危”!“濒危”!“濒危”!翻看第三次非遗田野普查的项目表,这个词汇以极高的频率出现在我们眼前,触目惊心。

93岁的鲍六老人现在已经不能徒手开椰了,他儿子也已是六七十岁的老人,这个令人称奇的绝技却没有年轻的传人。

“很多传承人年纪都大了,身体很差,有的正因病卧床不起。还有的传承人本身对掌握的技艺没有保存的主观意识。所以我们很着急,觉得担子很重。”市非遗保护中心的赵海威说。

在高新区,专家们发现有一名鸡山村村民还保留有一套100多个“武侯诞”签,用于占卜和祈福,每个签都代表一个故事。保留这套签的过程颇有些惊心动魄。当年 “破四旧”的时候,这位村民的父辈知道这些“宝贝”恐怕保不住了,必须得烧掉才能过关,于是花了几天几夜时间偷偷将这些签复制了一套,然后才将原件上交烧毁。“就算是签保留下来了,但随着年纪增大,知道怎么使用的人童年记忆也会慢慢消失。”赵海威不无忧虑地说。

接下来,我市从事非遗保护的专家们要对这206个线索进行疏理,逐一展开深度调查,要为每一项值得保护的非遗留下详细的文字和声像资料,尽可能地保存它们的生命力。对更为繁重的工作,他们充满期待。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