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节重现传统女子成人礼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开幕式上的古法典礼拜“七仙”。女孩子们参加传统女子成人礼。 记者高鹤涛 摄

“珠村大祠堂,要摆大七娘。小女勤乞巧,男儿换靓装……”昨天上午,用现代曲谱吟唱古诗《珠村七夕吟》声中,2009广州乞巧文化节在天河区珠村七夕文化广场开幕,共有近万名市民群众观看了开幕式。

第5届乞巧文化节起止时间为昨日至8月28日,6天文化节将举行开幕仪式、摆七娘、拜七娘、乞巧作品展、珠村乞巧艺人广绣精品展、天河区十大和谐家庭评选活动、乞巧文化研讨会、乞巧女儿形象大赛等活动。

汉服女子最震撼

昨天的开幕式中最震撼人心是今年新排演的“七夕典礼”。在典雅的古礼乐声中, 70名红幡旗手、21名手持高香的巧姐、56位捧着瓜果、乞巧微型工艺品的巧女、1名德高望重的珠村父老、8名陪祭人和12名即将成年女子身着传统汉服依次上场,200多名祭祀表演者伫立场内定席如仪,场面宏大壮观。

仪式按照古礼程序首先行“七仙祭礼”,包括致祭文、三叩首。随后进行的是“笄礼”,即中国传统的女子成人礼。顾名思义,是由待成年女子的家人,邀请有德才的女性长辈担任主宾,由主宾用发笈将女子的长发挽起,以此宣告该女子已经成年,可婚嫁。

参加“笄礼”的12名女子都是天河职中的学生,年龄在17岁左右。据王姓同学介绍,她们已经排演过多次。

八旬巧姐穿针比巧

第四部分穿针乞巧是整个仪式最精华处,珠村21位老、中、青三代巧姐再现旧时妇女们穿针比巧、金针度人的生动场面。这些巧姐们年龄最大已超过80岁,小的16岁上下,为此已排练了半个多月。

就在现场观看开幕式时,观众席中不时出现一些身着汉服的市民,吸引不少媒体摄影记者的长枪短炮。

开始大家都以为他们是珠村村民,特意着汉服参加本村的这个仪式。记者上前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昨天的开幕式吸引近百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汉服爱好者前来参观。

来自中山的一家4口,妈妈和一子一女全部着轻薄的汉服,爸爸则着便装在旁边不时拍照。

“十丈长筵五色香,香奁金翠竞铺张”。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了上百件乞巧作品整齐地摆放在拜台上,呈现出种类多、手艺巧、创意新等特点。

精品赠亚运会

据介绍,广州乞巧文化节已纳入2010年广州第16届亚运会活动项目,其中最受瞩目的,当数珠村广绣引领人――潘尧珊姐弟俩制作的广绣。在开幕式上,珠村村委书记潘伟坤和潘尧珊代表“中国乞巧第一村”――珠村,将他们制作的“乐羊羊”和“亚运会徽”这两幅作品赠送给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