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千姿:古村西浦演绎千年传奇

走进千年古村西浦,犹如走进一幅古朴而诗意的画卷。西浦村,位于福建寿宁县东部闽浙边界的犀溪河畔,至今有一千一百多年历史。

西浦还是南宋特赐状元缪蟾的故乡,有十八名进士皆出自缪氏家族,而被誉为状元故里、进士之乡,全国少有。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风物景点,为西浦增添了一份浓浓的风情与亲和。近年来,西浦村先后被评为福建的“省级园林村”、“省级文明村”和“宁德市十大最美乡村”。

“柳浓、桥密”是西浦一大特色。河流两岸浓密碧绿的百年古柳古樟倒映在清澈的水面,水光柳色交织相融,树荫下的嬉笑和浣衣声此起彼伏。

桥,是读懂西浦人的秘密通道。五百多户缪氏人家惬意地摆在西浦溪流两岸,在人口聚居不到二千米长的河段上,分布着十三座各式各样的桥:永安桥、睦邻桥、蟾宫桥、琴桥……其密度为国内所罕见,建造年代不同,所用材质各异,具有一定的文物研究价值。西浦被誉为“桥的博物馆”。

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福寿桥、永安桥和琴桥。相传当年缪蟾穿过家门口的前桥,与乡人饯别赴京赶考,从此踏上功名路,“前桥”即福寿桥的前身。这座造型古朴的廊桥建造工艺与北宋张择端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一脉相承,令人惊叹。全世界现存木拱廊桥不足二百座,福寿桥便是其中少有的一朵奇葩。

穿过小巷,上百座明清时期的古民居,象一群前朝遗老,形成一个小小的部落。一堵浮雕的横墙,一排残缺的木刻,透泄出古时生活的气息,默默诉说生活的浮华与暗伤。富于变化的门楼形制,雕刻考究的梁枋斗拱,雕刻精美的门窗格扇,呼之欲出的花鸟虫鱼,使古民居怀揣时光的秘密悠然沉默。

与古民居毗邻的缪氏宗祠是族人聚会祭祀的地方。村中有座古戏台,建于乾隆五十七年(一七九二年),戏台面宽五米、进深五米、高三米;台上中间设八角藻井,彩绘三国、封神演义等戏剧故事。戏台上方斗拱精雕细刻,左右柱头雕刻的狮子栩栩如生,装饰古风盎然。昔日戏台上演的北路戏,是村民的最爱,而几经传承,北路戏及其传人如今已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秀丽的自然风光孕育了西浦独特的人文品质。据载,南宋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年),被御赐为“特奏名”第一的缪蟾就是西浦人。绍定五年,南宋理宗皇帝为皇姑临安公主择婿,选定年少英才的缪蟾,将缪蟾特奏名第一正名为“状元”,赐缪蟾为“特赐状元”。以临安公主赐婚,缪蟾成为附马。之后,缪蟾官授修职部,转儒林郎、太子太傅、礼部尚书。状元缪蟾的故事在当地从此成为一种传奇。

缪蟾之后,西浦文事昌盛,先后有十八人中了进士,而历代举人、贡生、秀才等更是不胜枚举。深厚历史文化积淀还激励着后人兴办教育,村中崇尚教育蔚然成风。民国时期,村人创办西浦国民学校,开设国语、算术、常识等课程。新中国成立后,西浦小学、犀溪中学总校等相继创办,延续着村里的文脉。

“状元树”、“状元桥”、“状元戏”,在西浦这个“状元故里”仿佛总有着说不完的状元故事。曾经安适闲逸的西浦人,如今变得繁忙。今年四月份,寿宁县正着力以“文化”和“生态”为核心,把西浦村打造成为全国最美乡村和中国旅游名村,丰富闽东北亲水游线路延伸区的人文内涵。

忙碌与闲适、固有与设计、现实与远景,完美地相融交织在一起。西浦,正迎来另一次灿烂的绽放。(完)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