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整理保护为了发扬


妙演“太极”“申遗”亮翅 

  人民网·天津视窗11月4日电:登录天津文化信息网,在公示信息中可以看到,66个传统文化项目中,最多的当属“传统技艺”这一种类,共包括制鞋、酿酒、酿醋等22项入围,也有高跷等15个传统舞蹈项目入围。包括李氏太极在内的等武术项目,也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杨主任说,国家引导申请和批准“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是目的,而是通过这种手段,让更多鲜为人知、濒临失传的文化项目受到保护。从这批名录来看,入围项目种类比第一批范围更广,而且,以民间团体名义申请的项目也越来越多。

  申遗的过程很细致,其实准备文字、视频等资料的过程,本身就是对传统文化的整合和保护。现在,越来越多的民间团体和社会单位,开始通过“申遗”的方式,保护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您知道吗?天津市66个传统文化项目,被列入“第二批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以民间团体名义申报的项目越来越多,李氏太极拳就是其中一项。

  昨天,记者来到武清区杨村镇,寻访到李氏太极的第四代传人。来到南永路师傅家时,他正在院子里和师弟宋和切磋武艺。从2006年开始,他和李氏太极创始人后代这些普通的老百姓,就忙着为李氏太极“申遗”。

  专家撰资料影像录拳艺

  “‘李氏太极’是国家认可几个太极派系之一,创始人是大侠李瑞东,曾经是慈禧太后身边的保镖,是宫内四品带刀侍卫。那个年代最出名的民间宗师是霍元甲,但‘朝廷认可’的大师,可是人称‘鼻子李’的祖师爷。”南永路说,“申遗”手续非常细致,要撰写拳法的文字相关资料,还需要有传承人来演练拳法,并同时录制影像。

  由于对文字方面准备不足,2006年首次“申遗”,南师傅他们的申请资料没有被批准,李氏太极也与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擦肩而过。

  “李氏太极共分为三路拳法,其中最高境界的拳路现在已经失传,首次‘申遗’失败就是因为这方面没准备好。这次我们根据史料仔细整理了拳法,又请武术研究专家帮忙撰写文字资料,忙碌了一年多,才将新的申请材料递交上去。”

  不久前,南永路师傅从区文化馆得到好消息,李氏太极被正式列入“第二批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区文化馆郭副馆长表示,这次“申遗”成功,不仅意味着“李氏太极”和“杨村糕干”一样成为重点保护对象,也意味着广大老百姓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



责任编辑:零度
上篇文章:汝瓷烧制技艺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下篇新闻:没有了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