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布玩具后继有人形成产业:虎年订单多,农家女赶制“虎兄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1月8日,记者在寒亭区朱里镇东南堤村采访时看到,寒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57岁的布玩具制作师孙爱美正在院子里给女儿孙秀兰传授技艺(如图)。农历虎年将至,订单纷沓而来。孙爱美正组织村里的姐妹们赶制众多“小虎”,满足市场需求。

潍坊布玩具是以彩色的丝绸、绒布、绢缎、毛皮、彩线等为主要原料,经设计、剪裁、缝制、粘贴等多种工序制作而成。布玩具的题材多选择孩子们喜爱的小狗、小猫、老虎、狮子等类型。上世纪90年代以来,潍坊布玩具有了很大的发展,产品由原来的10多种发展到现在的300多种,它以造型简练、色彩明快、装饰性强和浓郁的民间艺术风格,成为我市工艺美术一朵奇葩。

孙爱美青年时代师从我市著名的工艺大师郝桂君,牢记老师“精细制作,严把质量关,别毁了这个行当”的嘱托。她缝制的布玩具手工精细、造型夸张、色彩浓郁,继承了潍坊布玩具的传统风格技艺。

见记者来到,她从屋内搬出近几年和女儿共同设计制作的“虎兄弟”系列作品。“圣诞虎”、“镇宅虎”、“双头虎”、“乖乖虎”、“如意虎”、“欢乐虎”、“丰收虎”等,它们大的有1.5米长,小到“蚕茧虎”只有3厘米长,个个虎头虎脑惹人喜爱。这些作品曾远赴德国柏林、不莱梅等欧洲八个城市参加潍坊民间艺术巡展,又被选为中法文化交流年吉祥物,赴巴黎展览,受到众多国外媒体报道。

潍坊布玩具起源于民间,有着悠久历史。早年,潍县城乡青年妇女常缝制一些生活用品和装饰品,用来美化生活,每逢端午节缝制香料荷包,相互馈赠,争巧比美。祖母、姥姥们缝制“虎头帽”、“猫头鞋”,把孩子打扮得威武漂亮,寓意消灾避祸,健康成长。后来这种用于礼仪往来的工艺品,逐渐变成商品。

解放后,这一传统工艺品得到重视。1958年,潍坊刺绣厂设计员郝桂君,用戏装下脚料制作了几种布玩具,在广交会试销得到好评。1972年,郝桂君调到潍坊工艺美术研究所,担任布玩具花样、品种的设计工作。从此,潍坊布玩具得到了很大发展,开创了新天地。她吸取民族、民间布玩具艺术的精华,大胆改革创新,作品有“狮子”、“老虎”、“小老鼠娶媳妇”、“万象更新”、“麒麟献瑞”、“狮子滚绣球”等10多个品种。其中,狮子滚绣球在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上被评为10种优秀产品之一,成为我市布玩具的代表作,被邮电部选定为纪念邮票图案。以此为原型的铜雕作品“狮子滚绣球”现摆放在潍坊风筝广场北大门两侧。“布老虎”也做成铜雕摆放在广场内,供孩子们嬉戏。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